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封情书迟到50年 七旬老人写一辈子说不出口的话

2013年07月25日 18:22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参与互动(0)

 

  由内蒙古莲七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本报联合举办的“莲七珠宝情”三行情书有奖征文大赛的一摞情书中有这样一封:“妻:五十年恩爱,酿就浓烈的亲情,一声‘我爱你’怎能了得!金婚将至,咱去‘莲七’选购几件首饰,给你戴上,弥补缺憾,安享幸福。”写这封情书的是72岁的潘利民。他说:“这样的话是一辈子都说不出口的,只能写在纸上,金婚将至,这封迟到了50年的情书送给老伴儿。”

  7月21日一早,莲七珠宝国贸店销售主管王巧巧刚一打开店门,一位头发花白,带着金丝边眼镜,穿着黑色短袖,精神抖擞的老人一句话未说,径直走向了“莲七珠宝情”三行情书有奖征文大赛投稿区,从兜里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并拿了一张三行情书卡片,专注地坐在投稿区抄写了起来。

  不一会儿老人家的卡片写满了字,但老人家的眉头也拧作一团并说:“这个写的不好,我可以再写一张吗?”“当然!”王巧巧说:“老人家又很认真地一笔一画的写了一张才舒展了眉头,并说他是《呼和浩特晚报》的老读者,是看到三行情书有奖征文大赛的消息后过来的。”没等王巧巧再细问,老人家抬脚走了。后来,王巧巧从卡片上得知老人叫潘利民。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72岁的潘利民老先生,谈及情书,潘老一脸羞涩,思绪也回到了50年前。

  那年潘老22岁,在通辽工作。遵照父母的意愿,他急匆匆从通辽赶回老家四子王旗成亲。因他多年在外读书、工作,对家乡的婚俗不了解,成亲的事儿便全由家中长辈张罗。回忆那场婚礼,“借东西”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分。细细盘点,婚礼上他老伴儿的红毛衣、红条绒褂、新皮鞋都是借来的。

  “今年是我们的金婚纪念日,儿女们得知我参加了三行情书活动,打趣地说我这封情书迟到了50年。”潘老说。

  “五十年恩爱,酿就浓烈的亲情,一声‘我爱你’怎能了得!”这样的话在潘老看来是放在心里但一辈子都说不出口的,最多像这样写在纸上,用他的话说:“我要是现在当着面儿对老伴儿说这样的话,我和老伴儿都得羞得没地儿藏!”

  上世纪60年代在通辽工作,70年代带着家眷到呼市落户扎根,回想走过的一幕幕,看着身边68岁的老伴儿和绕膝的儿孙,潘老感触良多:“我老伴儿总说,我们如今的日子是好日子。我和老伴儿一辈子也没说过卿卿我我的话,但我们心里有那句‘我爱你’。”□本报记者 高金玲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