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温持续多地进入“烧烤”状态 八招防中暑

2013年07月29日 14:37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央气象台昨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我国多地处于35℃以上的高温天气。而其中浙江北部和中部偏南地区、重庆北部和西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1℃。面对热浪来袭,“这天儿热死人了”也成了近日市民的口头禅。专家为此提醒,中暑虽然不是急性传染病,但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重度中暑处理不及时还会影响到人的生命。而预防中暑,有八招需学。

  解读:中暑症状有轻重

  中暑后症状是什么样?怎样才能避免像杭州那样“热死人”的事情发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周强说,中暑在临床上可分为4种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和日射病。

  先兆中暑比较轻,一般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此时体温不超过38℃。

  而轻度中暑的上述症状会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出现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也快,会有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重度中暑,就会有中暑高热、中暑衰竭、中暑痉挛等。中暑高热的人这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中暑衰竭则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等。中暑痉挛肌肉出现痉挛及疼痛。

  日射病,多为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而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很危险。

  周强说,中暑虽然不是急性传染病,但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重度中暑处理不及时还会影响到人的生命。

  所以在高温天气,年老体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出汗、全身疲乏、心慌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让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同时可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意识清醒的或经过降温清醒的,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则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提醒:自行用药分寒湿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预防与保健科科长徐明则提醒说,在家庭小药箱中,市民都会放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夏季解暑药,不过用时一定要先分清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引起的中暑。

  徐明说,区分的方法很简单,观察舌苔即可。如果舌苔白腻,多是寒湿型中暑;如果舌苔黄腻,则为湿热型中暑。湿热型的,可选用十滴水。不过十滴水有一定毒性,不宜多服。而寒湿导致的中暑需解表化湿,可使用藿香正气水来缓解症状。

  徐明说,除用药外,还可以用清凉油涂抹太阳穴,或用冷毛巾进行物理降温。

  同时,不妨喝点西瓜汁,因为在中医眼中西瓜汁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是纯绿色的解暑药,可有效缓解不适。

  建议:别等口渴才喝水

  最后,徐明还给市民提了几条夏季养生建议:

  首先要学会正确的喝水,一是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二是大渴勿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四是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其次是饮食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等;还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最后应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徐科长特别强调,夏季饮食宜要以温食为主。食温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喝粥。在早、晚餐时,喝点补肾消水肿的绿豆粥。健脾益气的莲子粥可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荷叶粥,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百合粥或银耳粥、黄芪粥等,也是大有好处的。(记者 刘书芝)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