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民资探路金融中介服务业 “玻璃门”仍存在

2013年08月01日 09: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进一步放开民资申办银行的话题成为金融市场的焦点。各地民营企业都纷纷振臂高呼,希望政策尽早落地,希望能抢得“头啖汤”。在民间金融试点最前沿的广东,已经有企业迫不及待递交过发起组建民营银行的申请。

  事实上,作为最后向民资开放的领域之一,民间金融早有萌芽,但一直游走在体制之外,有的甚至在“灰色地带”中艰难生存,各种“玻璃门”“弹簧门”的障碍让民间资本的“金融梦”步履艰难。

  有专家指出,国务院发文要求“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相比过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却缺乏政策落实的尴尬情况,这次将会是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重大突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有形的壁垒越来越少,但是无形的“玻璃门”仍旧存在。民资进军金融业还需跨过什么坎?民营金融业如何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南方日报记者深入走访率先试水金融业的民企,探求粤商的金融升级之路。

  转型机遇

  垄断金融业放宽准入

  2009年广东省政府落地政策一出台,三友集团马上启动申请、招聘人才

  在河源市,当地的明星企业——资产过亿的三友集团最近正构筑一个新梦想——筹建一家酒文化展馆。

  作为三友集团的掌舵人,董事局主席张国权雄心勃勃要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客家酿酒品牌。有趣的是,让张国权有信心放手一拼的,是集团前几年进入的金融领域所带来的驱动力。

  早在2000年,三友集团就开始转型,借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契机收购了一家国有典当拍卖行;2004年,三友集团又成立了河源第一家担保公司。如今,金融中介服务板块已经成为三友集团的四大支柱主业之一,涵盖小贷、担保、村镇银行、产权交易中心、典当行以及拍卖行。三友集团还将办公场所选择在地方银监局、金融办等金融监管机构集聚的友力大厦里,不难看出其对金融业务的重视。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三友介入金融业后不久,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

  2009年广东省政府落地政策一出台,三友集团马上启动申请、招聘人才,当年即成立了河源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东源县友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友鑫也是我省第一批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

  转型应对

  及时储备好知识和人才

  至2012年末,广东民间资本在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总股本中,占比分别超过35%、80%和50%

  “金融是地方经济的中枢和心脏,哪里的金融发达,哪里的经济就肯定繁荣。当时我们意识到,随着全国、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的金融政策、金融资源必将不断向实体经济倾斜,建立多元、互补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融资需求的金融体系是大势所趋。”张国权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在张国权看来,河源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快速成长,“三农”建设也如火如荼,它们都需要高效的金融服务和资金的支持。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大量小微企业短期、小额、便捷的贷款需求,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只要国家政策允许,金融产业将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唯一要做的是紧盯着国家的金融政策走向,及时储备好知识和人才。”张国权坚定地说。

  事实证明了张国权的判断。截至2012年末,广东省共有小贷公司达261家,实现县域全覆盖,注册资本269亿元,贷款余额258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157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达387家,注册资本550亿元。

  广东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机构改制、增资扩股等方式参与银行业改革重组,至2012年末,民间资本在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总股本中,占比分别超过35%、80%和50%。

  在张国权看来,三友集团涉足金融业不仅仅是要填补市场缺口,也是自身多元化经营的一颗关键棋子。“金融中介服务是公司可持续发展重要的融资平台,承担了集团业务发展的造血功能,使公司能够更加稳定地布局具有战略性和长远规划的项目。”张国权告诉记者,目前三友集团旗下的金融产业经营稳健,虽然利润还不高,但只要能够可持续,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转型困境

  转制有机遇但食之无味

  即便转制成功,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失去了公司治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主导权

  金融业很容易让人与“高利润”联想在一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打破垄断进入金融业的民营企业,有着与外界猜想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虽然经营平稳,但我门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比如有的款放出去收不回,税收太重,造成了高利息,却没带来高利润。”小贷公司税收歧视和利率管制等问题,让不少企业感到不解和困惑。

  张国权跟记者算起一笔账: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税按收入5.62%征收,所得税按25%征收,分到股东个人的红利还要按20%税率扣税,这些税收加起来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即便按照最高基准利率4倍向企业贷款,月利率达到2%,但最终利润率只有1%。

  “高税率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必须维持高利率贷款运营,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运营风险,也给中小企业和众多农户造成了很大的利息压力,非常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不符合众多有小额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怀揣着支持服务小企业和三农初衷的张国权无奈地表示。

  亦有小贷公司抱怨,虽然近年来决策层不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诸多“玻璃门”现象,导致大量民营资本在进入金融业上只能“望洋兴叹”。

  比如,根据规定,小贷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0%,向银行融资不得超过自有资本金的50%;向村镇银行转制则要求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能低于20%,单个自然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股东的持股比例都不能超过10%。

  尽管去年国务院已提出“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但密切关注这一政策的张国权告诉记者,“到目前还没有成功转制案例”。

  据了解,有意愿转成村镇银行的小贷公司很多,但政策限制导致不少此前跃跃欲试的小贷公司纷纷退缩。即便转制成功,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失去了公司治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主导权。因此,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制有机遇,但是味同嚼蜡,食之无味。

  民间金融遇到的“玻璃门”还有不少,比如,虽允许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但高准入门槛使得只有极少数实力大鳄可以享受政策“红利”且容易垄断;同样经营资金业务的小贷公司无法享受农商行等同等税收待遇;对小贷公司注册资金的封顶锁住了股东扩大业务规模的步伐;因为缺乏分类管理政策导致同行业“吃药”;因为监管政策未能衔接好“条块”关系而导致执行难……

  专家视点

  以创新冲破政策“玻璃门”

  一边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势不可挡,一边是民间金融的经营和法律地位风险持续并存,政府在放开准入的同时又“放心不下”。相关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了目前民营金融“开而不放”、“放而不实”的局面。

  与此同时,资本金短缺也造成民间金融“举步维艰”,比如,小贷公司开展业务使用自有资金,客观上需要靠不断吸存来保证贷款业务的持续性,但政策上不能吸存使小贷公司只得以高成本从银行借款。

  “这必然推高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甚至使民间金融市场利率陷入被轮回抬高的恶性循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制是解决其发展遭遇资金瓶颈的重要方法。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球已经踢回到民营资本那边。”林江指出,小贷公司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尝试具有特色的金融业务,如科技金融、区域金融、产业金融等,以此争取监管部门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放宽对小贷公司的政策限制。

  林江认为,民间金融只有做好创新才能实现业务的差异化竞争,走与传统国有银行不同的发展路径。过去,小贷公司依靠钻信贷市场的空子来拓展业务,这种“捞偏门”的业务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加之,银行业在信贷市场上小微服务的开展,信贷市场融资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

  “村镇银行是未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摒弃以往依赖投机信贷市场获利的经营模式,而转做正规行业,搞好金融业务创新。”林江说。

  就长期而言,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瓶颈。林江认为,多数小贷公司转型的村镇或社区银行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这类家族银行的发展依赖于自有资金的积累,即使在转为村镇银行之后,其原有的治理结构也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多大的变化。林江认为,正是这种家族式银行的组织与经营结构,阻碍了金融创新人才的引进步伐。

  此外,林江强调,家族银行的发展源于自有资金,也将转制后的银行资金用于下属企业的持续发展,这种自给自足式的银行并不能在金融创新上有多大的作为,而且一定程度上与监管层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个案链接

  用民间资本解决民间问题

  作为广东第一家民营金融集团公司,佛山集成金融早在1996年就开始涉足金融领域的单一业务,2010年9月组建金融集团,注册资本2.2亿元。时至今日,集成金融已成长为提供期货、担保、创投、小额贷款、保险经纪、基金管理、投资管理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区域性专业金融机构。

  不仅是集成金融,近几年,大量佛山实体产业资本通过出资参股、联合设立担保、小贷、基金、财务公司等形式进入金融领域,势不可挡。此前顺德家电企业纷纷涉足风投,最近西樵纺织协会、大沥金属行业协会又抱团发起小贷公司进驻佛山民间金融街。

  “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管理资金规模普遍不大,但契合佛山中小微企业众多、本地传统产业升级和高科技制造业项目比翼齐飞的特点,市场空间很大。”集成金融集团董事长张铁伟说。

  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虽是世界“通病”,但症结不在于金融机构“钱荒”,而在于中小微企业真正实力数据的缺失和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产品平台缺失,这是集成金融集合十多年运营经验的深刻领悟。

  张铁伟认为,“用民间资本解决民间问题”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建立覆盖中小微企业全生命流程的立体化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

  2011年,集成金融集团成立资信评估机构,聘请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专家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特点进行指标体系、评价体系设计,并将其运用于佛山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解决了回归中小微企业实力的技术难题。

  张铁伟强调,产业资本在进入金融市场初期缺乏金融血统,需要政府主动引导,比如及时有效的政策法规辅导,有针对性地对产业资本实行风险监测,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

  在张铁伟看来,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产业资本对金融的风险判断、资本实力、经营管理规范、危机应对等都无法和传统金融相提并论,相关部门应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避免政策的“一刀切”,防止一棍子打倒一大片。

  “就目前中国现状说,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应该有一定的容忍度,用开放的胸怀真正鼓励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同时适度允许有一定的试错。”张铁伟满怀期待地说。

  ■企业访谈

  广东三友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国权:

  中小企转型升级 金融业是助推器

  记者采访了广东三友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国权。他说,广东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要加大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可以使广东省经济体量进一步做大。

  南方日报:国内经济总体在下滑,您感觉最近一两年广东企业转型、创业的大环境有没有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

  张国权:少数大树不成生态,亿万株灌木才成森林。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的发展不能只靠少数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发展起来,才能解决目前中国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相比江苏而言,我们感觉到广东经济发展的整体创新能力在下降。广东和江苏对比,广东的创业率仅为1%,而江苏这一指标高达15%。这说明,广东的企业家所处的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在不断的恶化。

  目前,广东省政府提出要花大力气培育500家大型创新企业。广东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要加大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可以使广东省经济体量进一步做大。省政府在对大企业“扶强扶优”的同时,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的省、市、县设立三级梯队发展模式。引导地方政府推动市、县一级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要注重为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如此一来,全省各大小企业才能形成梯队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南方日报:三友集团在进入新领域过程中,企业是怎么考虑的呢?

  张国权:事实上,一路走来,三友集团在不断“做减法”,从早期布局的50多个公司,逐步发展到如今布局多个行业、分设20多个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架构。公司经营在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选择上,其实没有固定的标准。回顾集团过去多元化经营的历程,这么长时间我们一直没有一个能在广东打得响的品牌,但是我们又可以生存下去,这是因为多元化风险化解的缘故。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公司没有一个可以创造巨大利润的现金流,造成了“都是星星,没有月亮”的发展困境。正是由于公司过去没有龙头主业的发展状况,公司才在近年逐步构建了以客家酒业加工为主,以生态农业、房地产和金融业为辅的行业分布结构。金融业目前是三友集团发展的“右翼”,一方面能助企业当下稳定发展,持续保持盈利,另一方面,也对投入大量资金打造长期酿酒主业明星品牌有很大的输血作用。

  南方日报:三友集团在转型升级的每个重要节点上有什么体会和经验吗?

  张国权:首先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源于企业自身主动发展的需要。企业保持着主动发展的势头,就会在行业里一直走在前头。如果企业在一个时期内没有转型升级的需要,那么盲目转型升级则不一定能实现企业的发展。

  其次,企业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转型升级需要国家优惠支持政策的落实。政府转型升级的宏观规划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能强制摊派任务。对于那些对市场规律麻木的企业而言,国家政策的介入能有效地淘汰或者挽救落后企业。相反,有些传统产业盲目转型升级,则不利于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因此,转型升级应该因时因地而异,不一定对所有企业都需要。

  就民间金融而言,建议政府未来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出台减税政策,让中小企业、“三农”真正得到实惠,加大对民营金融转制进入银行业的支持力度。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