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市越来越热,不全是“天注定”

2013年08月01日 13:5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夏天天热还是新闻?七八月份本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不热倒有些不正常。可最近,“高温”成了多地的新闻热词,是不折不扣的“热点”。

  实在太热了,人们不得不拿出娱乐精神调侃天气,笑称自己是“热锅上的蚂蚁”、“和烤肉只差一撮孜然”。还有人把鸡蛋、生牛肉、鲜虾仁放到滚烫的马路上,直到烤出香气。山东虽不是“高温区”,但本报六路记者的实地测温也显示,部分地点午后最高温在40℃以上。

  气温升高有它的自然原因,比如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等等,但人为造成的“热岛效应”正成为推高城市气温的推手之一。媒体报道,上海自1990年代以后,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明显加大,“热岛效应”强度日趋增强。还有报告显示,珠三角城市超过40%的升温来自“热岛效应”。

  鳞次栉比的高楼、轰轰作响的空调、马路上越来越多的小汽车,将热量一点点聚集在城市,将其变成“热岛”。与此同时,城市绿地、树木因为种种原因被占用、砍伐,节能材料在部分地区推广遭遇难题等等,进一步让城市环境改善比较费劲。说白了,“热岛效应”其实就是一种“城市病”。

  城里热,人们可以去郊区和农村避暑,但“城市病”最终还是要靠城市自己来治。对城市承载力的科学评估、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对城市管理系统的完整设计,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的“热度”。

  说得具体一些,比如通过设计科学的公共交通路网,减少人们使用汽车出行的几率;鼓励使用节能材料,减少能源消耗;设计城市空间布局时,注意形成易于通风、散热的结构等等。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世博会期间,将大部分园区的建筑和展馆进行架空,让东南风从建筑物下方徐徐吹过,在世博园区内形成阵阵“穿堂风”。这些,其实不算什么新鲜话题,与多年来提倡的绿色发展在目的上是一致的。

  8月到了,“烤验”还将与我们不期而遇。老天安排的“副高”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对“热岛效应”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让绿地多些,让公交舒适些……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努力,我们得让那些自嘲的人不再无奈地“热中做乐”。马云云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