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佛山立交桥林立 部分桥底成流浪者暂居所(图)

2013年08月02日 16:1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立交桥下的流浪者暂居所,偶尔会引起路人的好奇

隐藏在某偏远立交桥下的流浪者之家,简陋但却明显用心经营过

  谢边立交桥位于佛山禅城、罗村、桂城、大沥等地的交界处,这条交通咽喉2002年年底正式通车,是佛山的北大门。

  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另有“乾坤”——距离乐城公交车站不远的绿化带中,有个像模像样的“家”——里边靠着铁丝网墙,外边有绿化带中的树木,周围垒起了十几个破旧的纸箱、泡沫箱和竹筐。箱子和框子中装满了用各种“破烂”,一辆五成新的自行车,被用链子锁在铁网上。

  “家”中无人,但生活气息浓郁:铁网上晾着两条男士短裤,桶里泡着待洗的衣服,地上散落着一些皱巴巴的苹果。紧挨着铁网摆放着一张木床,破旧的蓝色被单将床遮盖得很严实。床前有一张小木桌和两个小凳子,破旧的小桌子上还放着几个不锈钢杯子。床的另一侧还有一张略新的木头躺椅,甚至还有一张“办公桌”。“办公桌”旁边便是“灶台”——地上挖的一个坑,已被油烟熏黑。“灶台”上放着一只锅。

  离这个“家”不远处有个活禽市场,市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家”的主人是个拾荒者。“他每天白天出去收废品,晚上就回到桥下休息,不跟外人说话。”

  佛山立交桥林立,不少都与谢边立交一样拥有一个“复杂的桥底世界”。

  年过七旬的崔大爷来自安徽,年过七旬的他已在谢边立交桥下做了十多年的自行车维修生意,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拉二胡自娱自乐。“以前也有人直接住在桥底平坦的水泥地上,但后来有执法人员来过,就搬走了,也有人搬到桥底下的绿化带中了。”他告诉记者,“现在住在谢边立交桥下的流浪者,不知情的人一般是找不到的。”

  “这块绿化带就是养活流浪者的地方。”崔大爷介绍,他们平时就靠绿化带中的灌溉水龙头取水,如果环卫工人不允许,他们就会弄坏水龙头。“时间长了城管会来查,但风声一过又回来了。”

  立交桥下除了流浪者安家,“走鬼”也是这些区域的主要“占领者”。生活在佛山中心城区的人很熟悉江湾立交桥下的“走鬼”。该桥位于中心城区,周围商铺林立,人员及车辆流量大。记者采访时还在下雨,但依然有“走鬼”在做生意。有人在卖安全帽,有人卖一些杂货。共同特点是将货物摆在三轮车上,或者直接绑在摩托车上。“这样方便,城管一来我们发动车子就跑。”其中一名小贩告诉记者。

  崔大爷说:“桥底下住的人并不全是人们想象中的‘老弱病残’,其中很多都是‘正常人’。”崔大爷回忆,曾经有一位50岁左右的本地男子,平时能跳能唱、能说会道的,有时候还会看看书。据说和家人闹矛盾之后就住在桥底。“他平时专门捡果皮吃,我给他馒头他都不要,我还给他一些换洗的衣服,但是他都原封不动的还给我了。”

  江湾立交桥下一位环卫工告诉记者,这个桥底常年住着一位流浪汉,30多岁,是外地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七八年。“看上去身体很健康,也不傻。”

  去年8月,佛山就出台了《佛山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广场、车站、港口、码头、人行天桥、体育场馆、剧场、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美观,无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乱拉挂、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无人员乞讨、露宿”。但真要实现净化公共场所环境的目标,似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文/记者 景瑾瑾 樊美玲 图/记者 艾修煜)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