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员们不妨学学如何跟民众打交道

2013年08月06日 08:35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8月5日《新京报》)

  主席台上作报告口若悬河,下基层跟百姓交流不过三句,一些官员有这样的尴尬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们跟基层百姓打交道太少了。试想,假如我们的官员也像某些国家的官员那样,经常对公众直接演讲,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得以通过,经常向公众苦口婆心作解释,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会跟基层百姓没话说了。

  有的人会说,领导在主席台上讲话,也是锻炼口才的极佳机会啊。理论上是,但实际上不是。因为主席台上的讲话,那是秘书写的稿子;就是领导自己写稿,台下都是下属,只有听的份儿,鲜有反驳的份儿,除了掌声,鲜有嘘声。都是支持和叫好的回应,领导讲话就成了独角戏,就成了一个人的表演,当然会口若悬河,貌似口才极好。可殊不知,一旦有个反对的声音,或者不同的观点,口若悬河立即就会变成哑口无言。

  显然,要改变主席台上口若悬河,下了基层聊不过三句的尴尬,一方面需要官员经常下基层,跟基层百姓打成一片,了解百姓生活,适应百姓语言。只有了解了,适应了,跟百姓交流的时候才有的放矢,百姓的心声才不会出现鸡同鸭讲。为什么中央要求践行群众路线?就是因为一些官员在机关里待得太久了,长期脱离基层百姓,与基层产生了陌生感。试想,假如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怎么可能会没有话说?有一次奥巴马为了推行他的医保政策,在一个小镇的中学操场向小镇居民汗流浃背地作演讲。这对于那些聊不过三句的官员,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考虑,不管写一篇文章,还是做一个报告,假如没有读者意识、听众意识,要想让交流真正的生动活泼起来,也是非常难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写作或演讲伊始构建作者和读者、讲者和听者关系。哪怕不能直接获得对方反应,也要在准备的时候预设受众反应,并承认和回应这些反应,这样才会避免独角戏尴尬。别提领导作报告口若悬河,那是下面的听众因为利害关系没法选择,没法用脚投票。

  我们习惯把一些国家的政客跟民众打交道斥为作秀,比如有人说美国大选选出来的总统不过是演技比较好的候选人而已,甚至把官员口才与交流技巧的训练视作技术取巧。这或许有一定的正确性,但问题是,假如一个官员连表演都不愿意,连跟民众打交道都特别懒,连跟民众打交道的技巧都不去学的时候,很难说他们跟民众之间有多么深的感情。当下中央在全国开展群众路线,在我看来,官员们不妨学学如何跟民众打交道,哪怕是技巧的东西,也非常必要。(王攀)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