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鹤楼称号引书法家质疑:并非“天下江山第一楼”

2013年08月14日 10:12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武汉黄鹤楼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美誉,其南大门城楼墙上刻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字样。但本报读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闵鸣对此提出质疑,他表示,城楼墙上所刻字样,为宋大书画家米芾字体,但据记载,米芾所书“天下江山第一楼”,实是为江苏省镇江市多景楼所题,并非黄鹤楼。

  书法家质疑

  名号并非为黄鹤楼所题

  “黄鹤楼为千古名楼,但我认为把多景楼的名号拿过来,不太妥当。”前日,闵鸣向记者报料称,在黄鹤楼南大门城墙上,刻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字样,是米芾为江苏镇江多景楼所题,而非黄鹤楼。闵鸣认为,如此自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且照全文搬别人的字,不尊重史实。

  闵鸣表示,据记载,南朝梁武帝曾为镇江的北固山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多景楼曾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黄鹤楼”齐名,被称为“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米芾所作《多景楼》诗中,也有“天下江山第一楼”诗句,他还手书这七个字作为多景楼的匾额。

  据了解,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科学家沈括,书画家米芾,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陈亮、陆游、刘过,元明清无数文人雅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记者查询到,在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元曲三百首》中,收录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乔吉的一首《殿前欢 登江山第一楼》,也证实了闵鸣的说法,其注释中注名多景楼被米芾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回应

  为90年代初期重建后所刻

  前日,记者和闵鸣来到黄鹤楼南大门,对比图片中多景楼的牌匾,字体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黄鹤楼城墙上所刻字的落款只有一个“芾”字,而多景楼牌匾中落款则是米芾全名,且有印章。

  随后记者来到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余楚民承认,黄鹤楼所刻“天下江山第一楼”是米芾为多景楼多题,但他表示,黄鹤楼采用这一字体,属于从古人字帖中择字所刻,并非侵权。

  余主任介绍,南门城墙上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字样,是上个世纪90年代黄鹤楼南大门修建起来之后所刻。据他回忆,当时由著名作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俞汝捷推荐用这几个字,由黄鹤楼的专家智囊团商议后决定使用,随后从米芾的字帖中摘出这几个字,刻在城墙上。

  既然“天下江山第一楼”并非为黄鹤楼所题,那使用的依据是什么?余主任认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是古人给的一个称呼,是比较泛的定位,黄鹤楼论名气和规模,要胜于多景楼,“用这个称呼应该没有问题”。

  专家表示

  前人把牌匾移至黄鹤楼

  昨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身在上海的俞汝捷。据俞老回忆,当年他之所以推荐采用这七个字,是据清朝一首诗中记载,当时黄鹤楼上已经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牌匾。“据考证,应该是明末清初期间,前人将这个名号移至黄鹤楼,可能是认为黄鹤楼更能胜任。”正是因为如此,俞汝捷才推荐雕刻上这七个字。至于在黄鹤楼雕刻“天下江山第一楼”,是否会误导大家?俞汝捷建议,可以在旁边做一块碑石,写明来龙去脉。

  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著名书法家金伯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代的很多建筑或风景区内,经常能够见到借用古人字体的题字,其中不少都是从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字帖中,将单独的字摘出来拼凑在一起。金伯兴认为这种做法并无必要,他建议可以邀请当代的书法家题写。

  湖北省今天律师事务所李律师表示,黄鹤楼摘取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字样,属于古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天下江山第一楼”确实是米芾为多景楼专门创作,那么黄鹤楼将字样全盘照搬并加注米芾署名的行为,有可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米芾赞誉黄鹤楼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这涉嫌虚构事实误导消费者,违反了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能够在旁边注明情况,则可避免。

  链 接

  多景楼诗帖

  米芾

  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黄鹤楼的历史

  被誉为“天下绝景”的黄鹤楼,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据各种文献记载,仅明清两朝的黄鹤楼,因各种原因损毁便达10次之多。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那场大火。从此,黄鹤楼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整整一百年。而流传至今的黄鹤楼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现代黄鹤楼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坐落于武昌蛇山西部,位于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全长2050米,占地30公顷,于1985年6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楚天金报 文/本报记者李翌 图/本报记者曹大鹏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