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工驻扎社区一年渗入度有限 工作开展难度大

2013年08月23日 15:2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A社工篇

    自2009年成立至今,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经发展为拥有逾80名员工的社工机构,在市内众多参差不齐的社工机构中,穗星的规模与运营成熟度位居前列。目前,穗星承接了海珠区凤阳街、赤岗街和昌岗街三条街道的家综,其向每条街道投入的社工总数,均超过政府要求的“不少于20人”标配量。然而,虽有3年多的运营经验,旗下的家综也驻扎社区一年多,穗星总干事何俊桦坦言,社工工作开展难度还是很大,社区渗入度仍有限。

    社工上门竟然被当骗子

    “居民对社工群体不认识、不信任是关键,”何俊桦认为,在“社会工作者”概念未普及的情况下,全面铺开社工工作,是一种运动式的做法。“一些居民以为我们是居委派来的,是政府的人;一些居民以为我们是商业机构,我们提供的免费活动成了他们眼中的商业陷阱;再有一些居民以为我们是义工、志愿者,不应该拿工资。”

    何俊桦向记者举了一个典型事例:穗星曾试过有社工在首次上门探望独居老人时,被当骗子反锁在老人家里,“那老人以为我们来骗钱,还报了警,幸好家综这边和专区民警打了招呼,老人才知道是误会一场。”

    记者了解到,社工服务人群之所以很有限,原因有二: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工和社工服务认识度不高,从而自动“逃”出服务范围;另一方面社工人手有限,20名社工,即使是服务数百个残障家庭、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已经很吃力,遑论顾及全社区千家万户。

    越发感觉200万/年不够用

    每年每个街道家综200万元的资助应发挥的效用,与最终服务覆盖情况和效果,在居民内心形成了一定的期望落差。

    承接五羊邨东山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家衡社工机构负责人何先生就告诉记者,200万元/年并不多,如不精打细算,根本不够用。而随着人力成本和物价的上涨,200万元正在逐年贬值。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家综负责人为记者算了笔账:200万政府资助中,每年要收税6%,即12万元;第一年中标费、第二年的评估费4万元;每年水电费约12万元、工会税(人员工资2%)约3万元;还有作为硬指标的督导费用,大约需要20万元,即使不算场地租借、维修费用,一个家综每年要花大约50万元以上的基础支出。而作为“大头”的员工工资则占了120万元至140万元。剩下的资金还要用于组织每年近千个社区活动。而社工机构的运营费用,如办公用品等还没算上……

    何俊桦进一步补充道,由于200万元是分三期付款,即签合同时付一期;年中评估后付一期;年末评估后再付最后一期。然而,由于评估有滞后性,评估完还要等评估报告,然后再等新合同审核、街道财政走程序,拖款两三个月很正常。“现在正值新合同年初期,这两个月我们都要自己垫付工资,40多万元/月啊,拖3个月就要垫付120万元,这样的流动资金对一个中小企业而言已很要命了,更何况我们是非营利机构。”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赫子仪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