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规模小缺特色经营单一 避暑经济火爆背后有隐忧

2013年08月23日 17:07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酷热难耐之时,和往年一样,江津四面山景区及周边的农家乐一床难求,生意十分火爆。

  “景区现有130多家农家乐,每周末要接纳上万纳凉游客,今年生意尤其好。”景区工作人员杨燕告诉记者,这几年,景区发展有一个明显变化——乡村旅游尤其是纳凉游成为了主打。

  近年来,避暑经济成为一大新兴产业。我市高山森林资源丰富,发展避暑经济得天独厚。在这几年的发展中,火爆背后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

  政府规划——

  要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整体打造”,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

  “2000年以前,我们几乎没有乡村旅游的概念。”江津四面山景区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吴宁说,后来虽然有了开发意识,但政府、采育场、企业三头搞,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影响了景区持续发展。这种状况直到2006年,四面山获封国家4A级景区之后,游客大量增加,巨大的商机倒逼景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我市目前缺乏一个特别成型的、规模较大的、在政府引导下发展的乡村避暑游片区,缺乏统一规划。”市农家乐协会秘书长赵琴直言,避暑经济应该走一条“政府引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之路,在政府引导下抱团经营,组建机构统一规划管理,在基础设施、推广营销等方面加大投入。

  赵琴举例说,2003年,成都锦江区政府把三圣乡所辖的6个行政村捆绑起来,建造了各具特色的5个观光农业村,逐步改变了过去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经营单一、发展无序的状况。过去两年里,这几个观光农业村共接待游客531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

  所幸的是,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内,我市将首次出台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全市乡村旅游在未来七年内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等。

  市场引领——

  避暑乡村游要上规模出品质,需要延长产业链,引入大量经营人才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认为,乡村避暑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但目前不少避暑点只停留在“吃、住”层面的初级阶段。他认为,应当注重产业的内外延伸,使一、三产业充分结合,增加一些体验性强的农事娱乐项目,使避暑经济规模化、类型化、品种丰富化。同时,引入大手笔的社会资本和大量的经营人才。

  产业链延长后,避暑游的旺季也会随之变长。

  石柱黄水近年来避暑游十分红火,仅今年6、7两个月,就接纳避暑游客18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4成。但黄水也犯愁——旺季太旺,淡季又太淡。目前,该县正通过开展季节性旅游节会、重新调研定位市场并大力联动周边地区推广营销、主推土家族民俗文化特色活动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永川黄瓜山的案例也许能提供一些启示。过去,黄瓜山只有单一的“梨”产业,每年3月看花、7月采果,季节性非常强。2009年,黄瓜山开始发展蓝莓园、草莓园、葡萄园等新产业,延长了旅游旺季,农家乐才能“四季有客”。

  因地制宜——

  各片区应针对避暑、养生、探险及其他个性化需求,细分客户市场

  最近两个月,大渡口区小南海温泉周边的农家乐生意有些冷清,一农家乐业主张云礼说:“我们都靠特色菜吸引回头客,但再好吃的饭菜,客人也会吃腻。”

  大渡口区现有的50余家农家乐大多是单一的农家餐馆,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少。

  “缺乏特色已是普遍问题,不少农家乐的经营方式仍停留在‘葡萄架下打牌忙,顶多一亩鱼塘来帮忙’的阶段。”涪陵区农家乐协会会长、海翔休闲农庄老板张学荣说:“农家乐要从农产品、乡村环境、风俗习惯、市场定位等方方面面寻求不同的特色。”

  张学荣认为,缺乏特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专属的旅游产品,缺乏对乡村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的挖掘,缺乏具有文化底蕴的娱乐互动的休闲项目。

  据了解,我市现有的两万多家农家乐中,60%—70%属于小型农家乐,有一定规模的不到3000家,星级农家乐只有574家。赵琴认为,如何跳出框框做出自己的特色,是提升避暑经济含金量的关键一环。

  重庆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晓群认为,政府要引导每个乡村旅游片区实现错位发展:比如面向高山避暑人群、老年养生、旅游探险及其他个性化需求,细分客户市场,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服务,增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