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消除公众偏见从消除特权开始

2013年10月16日 11:33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最新一期的央视《新闻1+1》栏目同时关注了这样两条新闻:“首长的鞋子不能湿,首长的车子不能超。”前者讲的是余姚三七镇的一位中层干部,下乡去视察台风灾情,让60多岁的村支书把他背进重灾户家里头;后者讲的是:车牌为豫H00027、豫HW4949、豫H00061的三辆车因不喜欢别人超自己的车在桂林将一车辆进行围夹,堵车打人。其中一人高声说:“这是我们首长你知道不知道,你敢欺负首长,你知道他是什么干部吗?”

  如果两条新闻都属实,那无疑是特权泛滥的最好例证。问题是,后者被证伪了,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后称车里并没有首长,对于三辆焦作车为何都挂着类似公务车牌的小号,焦作方面表示,在当地小号属私家车并不罕见,通过正常方式就能得到。所以,央视对这样两条新闻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评论:一个是很激烈的“鞋没进水,脑子进水了”;另一个则是很反思的“我们讨厌特权,但当自己能够从中获取利益的时候,我们又往往冒充特权靠近特权”。

  特权的大量存在,是毋庸讳言的客观现实;讨厌特权却冒充特权,反思得也很有道理。问题是,相比真实的特权,冒充的特权并不那么可怕;更何况,既然管不了真实的特权,普通人冒充下特权又有什么呢?其实,特权也并不是那么好冒充的。比如马路上跑的特权车,冒充特权就能免罚吗?像新闻中这种情况,最多算是一逞口舌之快,吓唬吓唬人而已,大概算不上什么“冒充特权”;就算是冒充,冒充的资本也在于其牛气的车牌号。

  按照一般规律,像这种小号车牌或者其他牛气车牌,非官非富不能享有,至少也得和车管所关系密切。焦作方面表示当地小号属私家车并不罕见,通过正常方式就能得到,对此,我是极度怀疑的,央视似乎也并没有进行实地求证,只是听信了当地官方的一面之词。所谓求真相,可不能只听当地官方怎么说。因为,哪个地方都有公务用车特别是领导专车的专用号牌,焦作当地情况如何,必须实地调查过才好论定是否“冒充特权”。

  我注意到,网友对于央视“冒充特权”的论定,是很不以为然的。人们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像这种小号属于普通车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说焦作确属例外,至少应该给出更多证据。说白了,就是信息的不公开,造成了公众对“首长车”的深信不疑。如果每个地方的政府网都能查到全部公车的车牌信息,如果公车都有显眼的统一标识,如果所有车牌号都能公开分配,不留出特殊号段特权分配,何以会有这么多的质疑?

  特殊车牌号的分配本身是特权,公务用车隐身不公开又是特权,特权车违章免罚更是特权——就算“首长车”只是“冒充特权”,特权无处不在却无可否认;而且,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真正的“首长车”,是能容忍被超车的呢?“首长车”事件里,如果说公众确实存在偏见,要消除这种偏见,也必须从消除特权开始。否则,只要特权泛滥不变,人们骂特权又期待特权、冒充特权,就在所难免。(盛翔)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