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大举措支持赣东北发展 重点产业获发展升级契机

2013年10月18日 09:11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10月17日从省发改委获悉,继省政府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我省日前再度明确,将以八大举措推进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以实干助力赣东北扬翼腾飞。八大举措分别为:推进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建设、“1+5”信江河谷城镇群建设、加快赣东北旅游合作发展、加快上饶西货站建设、皖赣铁路扩能改造、景德镇航空科技城配套设施建设、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信江航道建设。

  高铁经济试验区扮演开放合作主角

  推进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建设,最为重要的意义是让高铁经济试验区成为开放合作的主角。

  从我省高铁建设蓝图看,途经上饶的合福高速铁路、沪昆高铁两条高铁全线建成后,将在上饶市形成高速铁路十字交会。如此,上饶将成为全国第二个高速铁路十字交会的城市。如果摊开地图,以上饶为中心,以2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覆盖了数千万人口,上饶高铁枢纽将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西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之所以让高铁扮演开放合作的主角,有如下原因:首先,高铁运输效率高,可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效益增长;其次,可加快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和产业循环速度,减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城市间人员的流动,带动就业。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支持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建设,指导上饶市编制高铁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并将高铁经济试验区建设纳入赣东北开放合作规划,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支持上饶西货站和信江航道建设

  上饶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会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然而,上饶市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与其优越的区位并不匹配。

  省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多中心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支持上饶构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以上饶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广丰、玉山、横峰、弋阳、铅山的信江河谷城镇群,探索打造内陆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到2015年信江河谷城镇群城镇人口超200万人。

  扩大开放合作,交通先行。为改善上饶站客运环境、增强铁路货场运输竞争力,上饶市拟新建上饶西货站。货场规模近期按到发货量200万吨综合性货场设计,远期按1000万吨规模预留,并预留将来发展成中小型编组站用地和中石油、粮油食品、建材等项目用地及专用线用地。在省政府支持下,到2023年,上饶西货站片区与海西物流园片区将达到1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下一步,我省还将加快信江航道渠化工程及信江下游两个水运枢纽工程(余干双港和八字嘴)建设,完善信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赣东北综合运输能力。

  打造全国著名文化生态旅游地

  生态是江西发展的最大优势。赣东北旅游资源丰富,全省6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中,有4个在赣东北,分别是上饶三清山景区、鹰潭龙虎山景区、婺源县江湾景区、景德镇古窑景区。

  为把赣东北打造成全国著名文化生态旅游地,省政府将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景区配套设施和景区间公路建设,加快形成以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婺源、龟峰、神农源、鄱阳湖湿地公园为重点的赣东北旅游圈,提高景区间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下一步,我省将加快赣东北旅游合作发展,积极支持赣东北打造赣浙闽皖四省边际旅游黄金走廊,建立赣东北旅游联盟,推动赣东北旅游的整体开发;加强与浙江、福建、安徽等省旅游部门沟通,推动建立赣浙闽皖区域内旅游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建设四省交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升级

  进一步推动赣东北产业发展升级,是我省深化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着力点。而其重中之重是积极支持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景德镇航空科技城配套设施建设。

  《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加大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对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倾斜;大力发展以景德镇为重点的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板块、航空制造业板块。

  景德镇航空科技城是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该项目按照“一个基地三个区”进行建设,“ 一个基地”即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三个区”即研发创新区、装配制造区、通航产业区。(本报记者 何宝庆)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