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待用快餐”如何走得更远?

2013年10月18日 13:11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素渡餐厅里,难以见到“待用快餐”认领者。

优思麦一家门店里,已被认购的“待用面包”劵剩下不少。

  阅读提示:今年4月,一篇发起“待用快餐”行动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国内30多个城市的300多家餐厅积极响应。“待用快餐”概念源于意大利“待用咖啡”。“待用咖啡”是指在咖啡馆消费的人,多认购一两杯咖啡寄存店里,让店家提供给囊中羞涩者享用。如今,从“待用快餐”又延伸出“待用面包”、“待用书包”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待用公益”这种微公益新模式。其理念是“资助有爱心,受助有尊严”。

  今年7月,素渡禅文化主题餐厅成为厦门首个响应“待用快餐”行动的商家。然而截至目前,厦门响应商家也只有三四家,而且认购者踊跃,认领者却不多。爱心付出遭遇尴尬,是什么成了“待用公益”发展的羁绊?

  素渡餐厅老板张誉旺看到发起“待用快餐”行动的微博,觉得参与这一公益活动很有意义。7月28日,该餐厅成为厦门首个响应商家。

  餐厅一份标准快餐原本价格19元,张誉旺决定,若是作为“待用快餐”,仅定价13元,餐厅为每份“待用快餐”再出资3元,这样,爱心人士只需掏10元,就能认购一份。

  爱心行动开始后,顾客认购热情高涨。记者在该餐厅“待用快餐”登记表上看到,多数认购者都购买了两三份,最多的一个购买了28份。“如果接受每一份爱心,数字远不止如此。想要献爱心的人太多了,餐厅做出规定,若认购总数超过认领总数200份,只能暂时停止认购。”张誉旺说。

  然而,张誉旺发现,认购者踊跃,认领者却不多,餐厅常常两三天都送不出一份“待用快餐”,这份尴尬让他始料未及。为了将爱心送出去,餐厅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寻找流浪人员来餐厅用餐,或让员工将快餐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待用快餐”基本上都是餐厅主动送出去的,实际到餐厅认领者寥寥无几。

  357和178,这是素渡餐厅截至10月10日认购和认领“待用快餐”的数字。

  相同的尴尬,也发生在厦门优思麦公司“待用面包”行动中。30多家优思麦门店参加了该行动,爱心人士只要花3元,就可购买一张面值5元的“待用面包”券,需要的人只要撕下面包券,就可凭券认领一份“待用面包”。据优思麦公司企划部经理林丽萍介绍,截至10月14日,各门店被认购的“待用面包”有479份,被领取的只有146份。她说,前不久,一家爱心企业直接向公司认购了2000份“待用面包”,结果库存量太多,公司只能将爱心面包送往福利院等场所。

  碍于面子或不了解、不相信,成为受助者与“待用公益”之间的隔阂

  一名靠拉二胡乞讨的流浪老人,就栖身在素渡餐厅附近一座天桥下,他数次受餐厅人员邀请享用“待用快餐”。但是,老人始终不愿主动踏入餐厅,他说:“要不是没有讨到钱,我不会去。”

  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公益,同时避免爱心人士与受助者直接见面,让受助者有尊严地接受救助,这是“待用公益”发起人的初衷。受助人员进入素渡餐厅,店员不问其姓名、不问身份、不问事

  由。然而,即便如此,在许多受助者看来,餐厅这门仍重似千斤,他们还是放不下面子。

  张誉旺说,他和一些受助者聊过,发现他们自尊心很强,心里很敏感。一名受助者说,进入餐厅,浑身不自在,觉得大家都在盯着他,有点“被施舍”的感觉。

  厦门火车站附近聚集着一些流浪人员。记者采访了几名流浪人员,他们都不知道“待用公益”。一名外地流浪人员问:“这是什么活动?要花钱吗?要带什么证件?”

  随后,记者来到湖里区、思明区和海沧区一些社区,发现许多居民也不了解“待用公益”。

  热衷公益人士吴镜明是厦门“待用公益”发起人之一。在他看来,类似素渡餐厅的尴尬遭遇除了许多人对“待用公益”不知情的因素外,还有不相信的因素。他说,素渡餐厅店员将快餐送到受助者手中时,一些人很警惕,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拒绝了好意,一些人虽然接受,但仔细检查饭菜,就怕有问题。

  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加强与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让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人受益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师张洋勇认为,“待用公益”是微公益,提倡人人守望相助,行小善不增加爱心人士的负担,众人拾柴火焰高,营造了全社会的公益氛围,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对于“待用公益”推广中出现的这一情况,张洋勇建议,应该注意其信息传播的渠道,要让公益商家的有效信息让更多受助者知道。“待用公益”通过微博等新媒体迅速传播,但是其服务对象是困难群众,而他们接触新媒体的机会很少。

  厦门“待用公益”参与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响应商家已推出宣传卡片和领用券,由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将其分发出去。

  如何增强“待用公益”的影响力?吴镜明等人心中也有了初步构想。先以响应商家为“点”,比如,以素渡餐厅为中点,覆盖周边1000米范围的区域,加强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合作,掌握区域内困难群众的情况,从而让更多困难群众受益。然后,以点带面,覆盖厦门大部分区域。此外,他们也正在考虑与其他公益组织合作,发挥这些组织的网络优势,让志愿者成为“待用公益”的信息传递者和服务提供者。

  要想走得更远,需找准社会公益需求,不断提升公益服务质量和实效

  “从长远发展看,‘待用公益’必须找准社会公益需求,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实效。”张洋勇说,造成“待用公益”困局固然有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找准社会公益需求。

  比如,提供一顿免费快餐,这类基于解决果腹需求的公益服务,当下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对此,张誉旺深有体会,他发现许多困难群众已能解决基本温饱,他们更需要“待用公益”能提供更符合其实际需求的物品。

  张洋勇认为,如果长期停留在提供免费快餐、面包等较低层次的公益行动上,“待用公益”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公益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公益要求组织者敏锐捕捉时下公益需求,有针对性地回应需求,公益项目才会有生命力。

  吴镜明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希望将“待用”物品范围扩展,从饭菜、衣服到书包、作业本等等,只要是困难群众需要的,一切都可包含在内。

  “更需引起重视的是,同不少微公益项目一样,‘待用公益’缺乏专业性引导和专业化运作,只有将其‘待用’理念发展成可复制的模式,尽可能满足社会多方面的公益需求,‘待用公益’才会走得更远。”张洋勇说。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