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农民自锯病腿呼唤健全的社会救济网

2013年10月22日 14:5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河北农民郑艳良自锯病腿的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得到救助后,他却有了新的担忧:怕自己的事降温。因为降温对他意味着,像他锯掉腿之前,只能躺在床上等死。(10月21日《新京报》)

  自锯病腿事件中,媒体报道前后的巨大反差引人深思。在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媒体仅仅是支撑社会正义和良知的一个方面。在媒体救济之外,还应该有社会保障、官方救济与民间救济等渠道。但在现实的很多案例中,似乎只剩下了媒体救济。如果媒体没有通过新闻报道发挥救济作用,其他救济渠道的大门好像都是关闭的。

  也就是说,先有媒体救济后有其他救济。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短板”。比如,一些救济渠道和救济对象之间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不健全——大病保险在很多地方缺位,某些地方官方救济缺乏积极性,民间救济——即公益组织救助还很不健全……这才导致像郑艳良这样的大病患者要依赖于媒体报道。

  所以,郑艳良很担心有关自己的新闻报道降温,因为降温之后,不仅社会捐款有可能会减少,而且地方政府也有可能由热情变冷漠。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救助要依赖于媒体,自我循环系统还不健全;同时也表明我们的政府救助自觉性还不够,只能在舆论压力下才能表现出一些热情——这是不正常的。

  如果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要依靠媒体来救济,很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比如说,媒体对于像郑艳良这样的事例报道多了,各种救济渠道就有可能产生麻木感,反而不利于救助;而且还有可能产生依赖感,不利于社会救助体系自我发育。即媒体救济作用也是有限的,承受不了整个社会的救济之重。

  在笔者看来,各种救济渠道自我发育才是改变整个社会救济落伍的关键。比如,大病保险应早日普及,政府要主动救济而不是被动救济,民间救济渠道应早日发育成熟。尽管通过新闻报道实现救济梦想的人不止郑艳良一个,但是,得不到媒体关注的“郑艳良”更多,因为媒体救济也有局限性。

  所以,我们在关注郑艳良事件的同时,还应该关注郑艳良事件背后千千万万个“郑艳良”,应该早日编制一个健全的社会救济网。(冯海宁)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