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地铁开通未满1年46块钢化玻璃碎裂 乘客心惊

2013年11月02日 13:5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题:开通未满一年,站台钢化玻璃碎裂46块:杭州地铁如何不再让百姓“冒冷汗”?

  杭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未满一年,其三个高架站台却已碎裂了46块钢化玻璃。此前,杭州地铁早在2008年就发生了造成21人死亡的施工塌陷事故,从去年11月开通运行以来又屡屡发生安全事故。

  毫无防护措施的“裸奔”碎玻璃让乘客“心惊”,原因说不明、维修需“久等”的状态,更让网民“胆颤”。在城市交通不断提速的今天,交通管理者们的公共安全意识岂能被远远甩在后面?

  近一年间碎裂46块钢化玻璃,专家表示“太过异常”

  在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南”“乔司”及“翁梅”这三处高架站台内,记者发现其候车站台的穹顶和侧壁上有多处玻璃如蛛网般呈辐射状碎裂开来,明显暴露在乘客周围的就有约20块。然而这些碎裂玻璃上没有任何提醒标示和防护措施。跑遍三个站台,记者仅在乔司站一处角落里发现一张“安全提醒”。

  地铁方面表示,玻璃碎裂是从今年7、8月份开始的,三个高架站共有46处碎裂,至今也没有查明原因。目前他们已更换了19块穹顶玻璃,但由于曲面钢化玻璃需要定制,预计全部更换完毕需到今年12月底。而由于钢化玻璃经过加胶、碎裂后不会脱落,他们也就没有采取其他隔离措施,只能等候更换。

  然而记者从浙江省玻璃协会专家处了解到,钢化玻璃的内层粘合是会失效的,不尽快隔离或更换将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地铁方面对于“裸奔碎玻璃”的安全性显然“过于自信”。专家分析,即使按“千分之三自爆率”的钢化玻璃“行规”来看,三个车站一年碎46块玻璃还是太过异常,问题很可能是出在玻璃本身的质量或安装施工上。

  问题频发,杭州地铁安全隐患绝非个案

  杭州地铁自动工以来一路“命运多舛”,2008年更是发生了造成21人死亡的施工塌陷事故,工程也被一度叫停。而从去年11月开通运行以来的近一年间里,又屡屡发生安全事故:

  去年11月,刚开通不到一周的杭州地铁城站站、湘湖站发生漏水事件。事后地铁集团承认,没有做好防水处理、重要构件存在质量问题。

  去年12月底,开通仅一个月的杭州地铁又在九堡至文泽路段发生6个站点站厅突然失去电力供应事故。事后查明,这是由于地铁照明保护延时整定不当导致的照明失电问题。

  今年9月8日晚,杭州地铁在钱塘江底的隧道中突然抛锚,百余名乘客在隧道中步行半个小时才得以脱困,而原因竟然是线网中一个设备松脱导致列车停电、失去动力。

  除去这些“大毛病”,诸如局部漏水停电、电梯楼梯致人滑倒等“小事故”也有发生。一个个看似“偶然”的安全隐患背后,难以回避的是安全意识缺位之下的“必然”。

  杭州地铁的安全隐患放眼全国来看也绝非个案,类似的安全事故在多个城市反复出现。有些城市出现工人在地铁施工中丧生,有的发生过地铁透水,有的甚至发生空载脱轨事故……这些事故的原因,事后常常都能被迅速查明,然而安全“隐患”屡屡暴露在一起起安全事故之后。

  出现的问题多久能解决?

  有的市民说,钢化玻璃碎裂事发数月却查不出原因,不知是管理者对原因“不好奇”,还是发现原因却“说不得”。若是外部原因所致,那在设计及使用管理上显然存在漏洞;若真是自身问题,那站内其余的“定时炸弹”无疑让人“后背发凉”。但倘若一开始就能把公共安全意识系在心上,在设计、选材、施工中“把好关”,隐患问题显然是能够降到最低的。

  更让人“直冒冷汗”的是杭州地铁方面至今未采取任何明显安全防护措施,乘客面对“裸奔碎玻璃”的包围,急需一句醒目的“请小心”。公共设施事关千万人的基本安全,管理者理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公共安全,更何况在已发生多处钢化玻璃异常碎裂的环境中。然而地铁方不采取任何防护的那份“自信”、对于潜在隐患的那份“宽容”,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公共安全保障的能力。

  有网民呼吁,要让这些管理者都来“坐一坐地铁”、感受一下“头顶着碎玻璃”的那份“步步惊心”。这久久查不出原因、得不到彻底处理的钢化碎玻璃,实在是让管理者的公共安全意识“碎了一地”。

  还有多少隐患在“裸奔”?

  究竟还有多少安全隐患在“裸奔”,这是百姓尤为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全国多地兴起了一股“地铁热”,目前在建地铁线路已超百条。面对这股热潮,各地的管理者真应该冷静下来、扪心自问:公共安全的这根弦,我们究竟拉紧了没有?

  在杭州市举办的“公诉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中,杭州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坦承杭州地铁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也表示会实事求是地抓紧解决各项问题。一些市民希望豪言壮语后有行动,类似于近一年间碎了的46块钢化玻璃,有关部门能够尽快采取安全防护,发现原因,给公众一个交代。

  有关人士认为,只有管理者们的安全意识跟上城市交通“加速度”,脚踏实地地排查公共服务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公众才能在信任中放心地将“生命”托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吕昂)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