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一老村医行医46载医技征服十里八村

2013年11月11日 17: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山西一老村医行医46载医技征服十里八村
    凭着“看病好,用药少,态度好”,黄彦斌在十里八村名声鹊起,几十里开外的汾南和河津县的病人也慕名而来,数十年黄彦武治疗的患者达十余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接诊40多个”。 范丽芳 摄

  中新网运城11月11日电 题:山西一老村医行医46载医技征服十里八村

  作者 范丽芳

  山西运城市稷山县化峪镇付家庄卫生室前的空地上,停满了小轿车、电动车、自行车,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如织。“黄大夫水平高,看病便宜,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有什么不适都找他。”11日,骑车半小时从附近村赶来的黄兴华带着8岁女儿来看病。

  大家口中的黄大夫是已经64岁的村医黄彦武,因擅长治疗儿科疾病,这个名字在附近十里八村,妇孺皆知。

  弃“理”从医挽救乡亲

  上世纪50年代,黄彦武出生在偏远落后的村庄,自幼家境贫寒,十四岁丧父,十八岁丧母,姐姐出嫁后,他与弟弟、妹妹相依为命。“母亲生病时,她总是感觉身体疲乏,四肢无力,食欲不好,但因为家里没钱,直到去世都没查出病因。”这对少年的黄彦武触动颇大。

  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不少未过五十的乡亲得了“怪病”离去。当时担任村会计的黄彦武决定从医。1967年始,黄彦武一边种地贴补家用,一边跟随跟随当时下放在村的邓克家大夫学医。黄彦武的爱人回忆,自从学医后,“地里的农活儿根本指望不上他,扛着锄头还没下地就被人叫走了,这家的老人,那家的小孩,后来索性就不下地了。”

  而在那个一元钱可以过年的时代,黄彦武从不吝啬对知识的投入,是七八公里外新华书店的常客。1971年、1976年,黄彦武有机会去县级医院进修,接触到了更多的中西医知识。因跟随的老师擅长儿科病,除农村常见病,黄彦武在儿科方面医术渐长。

  “当时村里有100多个小孩儿,荨麻疹、腹泻、肺炎等都是高发病,村里医疗设备跟不上,也没有疫苗,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没了。”为改变境况,黄彦武开始自己琢磨,尝试用中西医方式治疗,“肺炎的孩子基本能痊愈,我用自己配的处方,吃三副就好了。”村民李桂娇患脑出血,黄彦武在患者家守候三昼夜,直到其病情好转才离去。

  医技医德征服十里八村

  对于贫苦患者,黄彦武能免则免。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张青兰如今当上了村主任,“爸妈和我都在这看病,农村人种地为生,年底才有现钱,大家都是先看病后结账。”黄彦武免掉的医药费,“在农村至少都能盖三四间砖瓦房”。

  为改善诊所医疗条件,黄彦武自己种植中草药,除本所使用外,用卖药材的收入购买西药、添置医疗设备。

  小失而后大得,黄彦武被全村视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24小时随叫随到、上门打疫苗,如许多赤脚村医一样,黄彦武多年如一日,为村民服务。而凭着“看病好,用药少,态度好”,黄彦武在十里八村名声鹊起,几十里开外的汾南和河津县的病人也慕名而来,数十年黄彦武治疗的患者达十余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接诊40多个”。

  黄彦武的卫生室既是诊所,也是休闲聚会、了解医疗常识的地方。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即使晚上12点之后,只要有人敲门问诊,黄彦武从未推诿。但长期不规律的生活,让他积劳成疾,2009年和2010突患脑梗、心梗。此后他坚持每天五点起床锻炼身体。“看病没问题,但是有点口吃。”黄彦武的儿子说。

  即便如此,来看病的人并未减少。家人考虑老人的身体情况,不得不规定“上班”时间:上午8点到12点,下午3点到7点。

  近年随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增加,村医任务加重,黄彦武希望有人分担,更希望后继有人,因村医生活没保障,黄彦武只得在自己的亲戚里物色了个“接班人”。

  当日下午三时许,黄彦武背着药箱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入户体检。直到记者离开,不到半个小时,已有十几个患儿家长排队等待。(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