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园博园废墟上建造 成生态文明建设典型范例

2013年11月19日 08:4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秋季园博湖畔花海。赵智和摄

文昌阁。赵智和摄

  “莫道秋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园博来。”虽然已进入冬天,然而,北京园博园的枫叶正红,百花正艳,游人如织。

  11月18日,为期半年的北京园博会完美谢幕。这项国家级、国际性盛会,共吸引610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北京园博会,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美丽风景、传播了园林文化,也拓展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行了重要实践。

  废墟上建造的奇迹

  在北京市区西南,“母亲河”永定河西,一座汇聚中外园林景观精华、携最新生态科技的大型园林组群,展现在世人面前。总面积513公顷范围内,绿地、碧水相依;1000多万株树木、花卉,组成各种奇思妙想的造型;一条园博轴,800株银杏,勾勒出3000米长的银杏景观大道,从鹰山向南,串起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园博会主展馆三座地标,通向湿地展园。

  凡是到过园博园的游客,都会流连忘返于锦绣谷的美景,看花开鱼嬉,听蛙鸣鸟语。谁能想到,这个集“晓月、叠翠、夕照、晴雪、秋波、春阴、烟树、趵突”八大景观于一体的锦绣谷,曾经是个终日尘土飞扬、弥漫着黑烟、被称为“北京的伤疤”的垃圾填埋场。

  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将垃圾场打造成园博会生态修复的亮点?设计师充分利用既有地形,沿坡造景,设计出一座四季常青的下沉式景观花园,取传统的“燕京八景”之精髓,内设大型山石叠水、花卉瀑布等景观,山石古建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交映成辉。

  据测算,在园博园所用267公顷土地中,有140公顷位于原来的垃圾场上。在如此大规模的废弃地上进行生态修复建园,把“败景”变成风景,进而建设园林精品,在国内还是首例。

  面积相当于近两个颐和园的园博园,已能适度调节小区域气候,增加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削弱风速,降低大气含尘量。目前,这一区域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了60%以上,还吸引了白鹭、珠颈斑鸠等30余种鸟类定居,与北部的奥林匹克公园一起,成为北京的“南北两肺”。依托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文景观,园博园已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实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魅力工程。

  城南发展枯木逢春

  从天安门广场到园博园,不过20公里。然而,这20公里之隔,却给北京南北城之间划上了一道发展的“鸿沟”。

  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城南城北还处于同样发展水平。1990年的亚运会,改变了城北的面貌;2008年的奥运会,给城北增添了新地标。20多年来,城南始终没有踏在发展的鼓点上。

  2009年夏天,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申办园博会,选址永定河垃圾场,再现秀美山川!”

  从地理空间看,北京“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左环沧海、右倚太行”。发展城南不仅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年11月,北京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南行动计划”,投资2900亿元支持城南地区发展,园博园建设成为其中的“重头戏”。今年3月,北京启动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再次投资3960亿元,为城南发展“造血”。

  在“城南行动计划”的支持下,围绕园博会,城南地区的交通、经济、环境快速发展:仅丰台区就新建通车9条城市主干路,近10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南地区的交通瓶颈,带动地区发展跨越了至少10年的历程。

  随着园博会的举办,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已辐射丰台、石景山、门头沟等区县,推动了周边区域的环境改造、民生改善、发展转型。尤其是丰台区,抓住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大力推进区域统筹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3年共引进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112家。2013年,丰台区GDP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牡丹亭》道出了游园人的真切感受。古人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喻为人间“四美”,漫步在园博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观舞听曲,赏花流转,给人一种“诗意栖居”的畅快与享受。

  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和艺术,如今汇聚于园林博物馆。这是国内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馆藏融“园林植物、园林置石、园林奇珍”于一体,填补了中国园林史空白。其中,“前程似锦”植物生态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应用展示作品,《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气势磅礴、举世无双。园中的128座展园,各具特色:北京园,尽显中国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弘;江苏园,寄托着诗情画意的传统居住理想;广东园,岭南生活的精髓沁人心脾;福建园,廊桥水亭相呼应,步移景异,小中见大……

  除了园林盛景外,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是北京园博会的另一大特色,据统计,已累计演出1200余场,演出文艺节目7400个。“北京园博会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之美。保护生态与文化,实质是保护我们的自信与自尊,这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而信心来自文化积累与高雅的生活方式。”园博会北京园设计者夏成钢说。

  北京园博园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建设,充分运用绿色低碳、环保节约技术,实现园区内所有污水、雨水零市政排放,努力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园博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余开亮认为:“北京园博会的举办不仅为首都新增了一道风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范例,促进了人们对未来城市形态、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人与自然关系乃至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思考。”

  园博园,明年再见!(本报北京11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杜弋鹏 董 城)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