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节日放假纠结调休不如放权地方

2013年12月02日 15:5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自今年10月,全国假日办针对放假方案公开征集意见以来,假期安排一直备受关注和期待。11月27日零时,全国假日办公布3个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3套方案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到一天的时间有近百万网友参与投票。“每年都公布放假方案,这是第一次问老百姓意见。”许多网友对此次公开征集民意的形式表示肯定,但是此次公布的3套方案都遭到网友“吐槽”,诸如“假期天数没有增加”、“长假太少”、“新调休方案依然很乱”等不满意见居多。

  全国实行统一休假方案,众口难调的矛盾在所难免,因此,关于“下放放假安排权力,实行地方错峰放假”的声音越来越多。今年以来,中央政府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下放放假权力既符合“放权”的思路,也能一定程度破除统一休假带来的弊端。我们在这里选登两篇读者来稿,希望这些投票之外的声音也能够被考虑,尽早让中国式休假停止“纠结”,也让假期安排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编者

  尽管假日办就调休方案“三选一”征求民意的做法,不无倾听民声、开门纳谏的决策善意,但民众的反应依旧呈现见仁见智的“纠结”状态。据新浪网的即时调查显示,三个方案分获36%、17.6%和46.4%的民众支持率。这实际上反映出了人们对节假日安排“众口难调”的实质。

  其实,无论假日办如何科学论证、冥思苦想,都难以改变人们对放假安排众口难调的心态。应该说,自打法定假日制度实施以来,民众对节日安排的吐槽与诟病就一直伴随其中,这里既有放假方案本身的合理性问题,更有假日安排“一刀切”与民众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与冲突。多年的放假实践表明,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的“大一统”,只能导致“一块休、一起累”的出行疲惫,并无游山玩水、轻松快乐的休闲惬意。人们也许还记得今年元旦舆论对海南省的“地方式拼假”的推崇热议,其关注点就在于放假安排的人性化与灵活性。

  由中央政府掌管“放假权”,的确不无确保行政部门统一办公时间,方便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办理事务的积极意义。但这种高度统一的“一刀切”,忽视了各地地理气候、经济状况、人文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差异,失去了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自由裁量的灵活与智慧,不仅造成了人流、车流、物流的相对拥堵,也直接导致了旅游景点的不堪负重,更抹杀了假日文化的多元化与地方特色。

  争议“放假权”,需要考量两个因素,一是节日放假的制度初衷,二是假日安排的行政成本。如果放假是为了民众欢度佳节、休闲放松、促进旅游、刺激消费,为什么不能多一些人性关怀、人文考量,让假日政策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既然政府年年为节日调休纠结犯难,耗费精力,何不简政放权、顺势而为?只要中央把握放假的总体时限和基本原则,比如保障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在法定节假日的正常运转等,具体操作方案完全可以交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节日放假安排事关民生福祉,更考验权力使用与社会管理的智慧。征求民众意见理应跳出对具体调休方案的细节纠缠,从顺应民意、回归休闲、便于出行、促进多元的文化层面反思考量,既保证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也满足微观层面的弹性需求,让假日现象呈现原则性与灵活性融合、一致性与差异性共存的文化生态。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