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信朋友圈成“营销圈” 转发咒语帖子扰友伤情

2013年12月12日 14:24 来源:今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市民柯女士遇到了件烦心事:她微信“朋友圈”中的几个好友,不断向其推荐化妆品、服装等信息,令人不堪其扰。记者采访中发现,微信、微博、QQ群等网上沟通圈子成了个别人的“营销圈”,并充斥着许多“诅咒式”转发的帖子信息等,让本应纯洁、厚重的友情变了味。专家建议,网上交流属人际交往的一部分,也应讲公德、守规矩。

  柯女士告诉记者,她十几天前刚刚注册了微信,本想着今后与朋友交流更方便了,没想到时常被个别朋友发布的营销信息骚扰。“听到提示音响,以为是朋友发信息了,谁知打开一看又是卖东西的。”柯女士说。“卖衣服的、卖化妆品的、卖家电的、海外代购的,简直成了淘宝商店……费时间又费流量,想直接删除又不太好意思,真是扫兴。”柯女士说。

  遇到被网上交际圈骚扰的还有肖先生。由于工作需要,他有好几个QQ群和微博账号,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诅咒式”信息:“这是一个古老的祝福咒语。在新年到来前,收到这个咒语的人要在一天内把它转发给20个人,不得回发。如果不转,其家人会在一个月内有难。”肖先生很是苦恼,转发吧不太好,不转发心里也硌硬,“收到这些信息,就像吃了苍蝇般恶心。”肖先生说。

  市民矫女士也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家人一起吃饭时,微信群聊提示音响了,没想到冒出了一句脏话,然后是一通抱怨——朋友有了烦心事,向大伙儿诉苦。但是,看着旁边一脸错愕的孩子,矫女士很是尴尬。类似这样被迫“听脏话”的情况,在网络朋友圈中并不少见。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教授刘畅认为,虽说网络“朋友圈”是一种相对松散的人际网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也应该遵循诚信、互敬等社会公德。在这里发布营销信息、强迫转发式信息,或者不合时宜的无礼话语等容易给朋友间造成心理隔阂,进而影响现实中的交往,令人生厌,伤及友情。(记者孔令彬)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