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错峰限行或扩至全天 网友建议:单双号限行

2013年12月18日 08:5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错峰限行或扩至全天网友建议:单双号限行
数据来源: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杭州市“两难办”就错峰限行调整正在征求意见,限行时段可能扩至全天(本报昨日曾做报道)。

  昨天,“错峰限行”在时隔两年后,再次成为热词。微博、微信、论坛上,围绕错峰限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猜想。

  本报let's go微信公众平台,也有粉丝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求解答:错峰限行如扩至全天,能解决拥堵嘛?对早晚高峰有意义吗?会不会刺激车市?限行车占一天车位这账怎么算?

  限行如扩至全天

  短期内早晚高峰时长会缩短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早高峰的时段应该为7点到8点半,晚高峰的时间段为17点到18点半。这也正是2年前,推行错峰限行的时段。而事实上,现在杭州的早晚高峰早已超出这个时段。

  据长期主持交通节目的交通之声“路灵灵”说,现在的早晚高峰,差不多都要持续2到2个半小时才能结束。这两天更猛,早高峰7点开始,10点结束,晚高峰16点开始,19点以后才结束,都超过了3个小时。

  为什么早晚高峰时间会这么长?车辆集中出行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一位基层民警告诉记者,在早高峰8点半限行结束后,被限行的车辆蜂拥而出,这直接导致了原本还没完全结束的高峰继续往后延长,晚高峰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正因为如此,如果错峰限行扩至全天后,会利于早晚高峰时段缩短。

  当然,缩短只是相对的,对交通的改善也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做这样简单的计算,目前,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110万辆,限行后,每天减少出行车辆22万辆。现在每月机动车增长量1万余辆,按此增速,不出两年,就算错峰限行扩至全天,效应又可能荡然无存。

  有网友建议:

  能不能更猛点,单双号限行

  昨天,本报let's go微信公众平台上也因为这个话题,前所未有地活跃,很多粉丝都参与了错峰限行的讨论。

  其中有多位粉丝提到,改善交通,错峰限行还是太温柔,有没有可能像景区一样,直接推单双号限行。“单双号一实行,车流量减半,这个效果会是立竿见影。”

  不过,对此,也有网友表示,太激进了,时机也并不成熟。“即便是推单双号也是治标不治本,若干年后,怎么办?”网友ALEX说,而且杭州的公共交通体系还不完善。那些早上赶着上班的人怎么办,公交能承担下这么多的人流量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记者了解到,对于市区交通总量的控制,交警部门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工作日期间分4种模式,根据交通拥堵情况,逐步推进:早晚高峰错峰限行、白天限行、早晚高峰“单双号”限行、白天“单双号”限行。如果根据这个设想,实施单双号限行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至少目前还没到启用的地步。

  多数人支持:

  早晚高峰限制外地车上高架

  不启用单双号,有没有可能限制外地车?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点。杭州一家本地论坛,把错峰限行征求意见表放到了网上进行投票。

  即时的消息显示,对于“是否在早晚高峰对杭州号牌以外机动车在中河-上塘高架实施限行,您的态度是”的选项中,有63.3%人持支持态度,仅13.1%的人投了反对票。

  “高架现在实在太堵了,可是你要仔细看,很多车并非杭州牌照。”司机曾先生说,外地车完全可以避开早晚高峰的。上海早就这么做了,杭州完全可以参照。

  不过,最终是否会涉及这方面内容,还要看民意调查的结果和政府部门的决策。

  如果全天错峰限行

  约半数人表示“会再买辆车”

  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可能还会加快。原因在于,错峰限行扩至全天,将刺激车市。

  广汽本田4S店的吴经理说,2年前,杭州推早晚高峰错峰限行时的一两个月内,销售有10%以内的增长。

  “当时的增长量不算高,主要的原因是早晚一个半小时禁行,还在很多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吴经理说,可一旦全天错峰限行的话,对应的车辆当天基本上就动不了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就会考虑另外增加一辆车。所以,增长量可能到时会有明显的增加。

  一汽马自达4S店的张经理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说,错峰限行举措越来越严,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是不是离限牌不远了呀。“限牌的消息,今年以来一直不绝于耳,虽然不断有部门出来辟谣。”他说,8月份,一家电视台在和平广场办了一场车展,本来大家都认为这个时候不太会有人气,可是当天突然有限牌的传闻,人气一下子就爆棚了。而杭州本地论坛投票的即时消息显示,对“如错峰限行措施进行调整,您是否会考虑添置新的机动车”的回答中,竟然有45%的人选择了“会购买一辆机动车”。(本报记者 徐建国/文 梁津铭/制图)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