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病成矿工难负之重 治疗成本占全家年收入85%

2014年01月05日 10:4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大病成矿工难负之重治疗成本占全家年收入85%
志愿者看望患重病的空巢退休矿工欧长福(左二)

  “妻子每个月到县城透析12次,医药费报销80%,自己还要支付3000多元,叫我们一家人怎么生活呀!”1月1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掘进623队员工李攀文为妻子患大病,到市县大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一连串琐事而叫苦,不是他一个人承受不了,已经影响到整个矿区数万名矿工家庭的生活情绪。

  近年来,发生在矿工家庭成员中的大病成上升趋势。尤其是特种大病,必须到100公里外县城、150公里外市区医院接受康复治疗,这无疑加重了矿工家庭的负担,导致矿工家庭一名成员患大病而返贫的现状尤为严重。

  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7对矿井为例,发生在矿工家庭中的特种大病也不少,比如尿毒症、各种癌症和一些在村镇、企业医院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症也成上升趋势。一旦查出病因,动辄只能到县级、市级以上的医院救治,往返交通费、家庭成员去护理的费用和住院期间的床位费都不能进入医保报销之列。

  大病治疗后形成一种怪圈,后续康复治疗必须到县级、市级医院,直接影响到患者家庭生活。尤其是尿毒症这一特殊病种,更为严重。

  据了解,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拥有8000多矿工家属,患尿毒症者已超过10多人。在该矿区7对矿井单位中,患此病的人也不再是少数。

  矿工家庭成员患上尿毒症,每周到县级医院接受2~4次透析,医保免去80%费用,作为病人,每一次透析还得支付200多元的医药费,再加之到县城路途、生活费等等,几乎用掉了“一个矿工养活一个家庭”年总收入的85%。

  掘进623队李攀文的妻子患尿毒症两年多来,他每天担心的事很多,自己在井下的安全、妻子透析的药费、孩子在外地上大学的费用等等。他每月挣得近3500元工资,扣除“五险一金”600多元,支付妻子不能报销部分医疗费、交通费,所剩无几。

  李攀文的妻子患尿毒症,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孩子在外读大学,全靠他一个人打点,在企业的关心下,工作上给他减轻负担,但他一家人除去医药费支付,原本幸福的小家庭从此返贫。李攀文说:“我们矿区周边的镇级医院、企业医院,都没有专门治疗尿毒症的血液透析设备,妻子来回倒腾在县级医院和矿区之间,好人都要绊成病人,真是难呀!”

  尿毒症康复治疗要到县城大医院接受透析的费用很高,需要一名家庭成员照顾,进一步加重矿工家庭的负担。为此,矿区许多患上尿毒症的病人,采取传统药物透析治疗,费用虽说降低了,但在家庭中进行自我透析的方法,全凭自己当医生、护士,治疗安全也是一大隐患而存在于他们身边。

  两年来,退休矿工樊世荣患尿毒症,接受医院血液透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采取家庭药物透析治疗。他最担心的是在家里面没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指点,医疗器具消毒、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等问题该怎样去处置?成为他老人家心中的一块心病。

  退休矿工樊世荣每月收入1800多元,月支付的药物透析费用也在2000元左右,家庭式药物透析,虽说减轻负担,他无奈地说:“我这把年纪了,长年累月住在县市大医院治疗,费用高,一家人就要把嘴‘封’起来,这也是没得办法的办法。”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退休矿工吴学银住进医院一年多,妻子又患大病住进医院接受治疗,独生子女患病夭折,老两口所在医院的治疗地点又相隔近100公里,无亲人护理,每天要各支付100元护理费,原本只有2000多元退休工资的家庭收入,支付了护理费,却生活费又没有了着落,令他们一家人头痛不已。

  矿工家庭成员发生大病,只有县市区大医院能够康复治疗,虽说医保能够报销,其它的交通、护理费等高额费用是报销不了的,加剧了矿工家庭返贫不再是个案个例,而是一个群体出现。笔者呼吁,在乡镇、边远矿区医疗短缺的情况之下,希望有关部门在城乡之间集中的社区、矿区,建立起一个病人消费得起的尿毒症透析、癌症化疗服务中心,以此来缓解老百姓就医难的负担,不至于导致更多的家庭因病而返贫。蒲德贵 张明英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