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昌万寿宫老街的新故事

2014年01月05日 14: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南昌1月5日电 题:南昌万寿宫老街的新故事

  中新社记者 范文娟

  “每天都要去住了60年的老街看看,舍不得老姐妹,丢不了那里的记忆。”虽搬离已有一个月,86岁的陈大珍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去看看位于江西南昌旧城区万寿宫巷的老屋,一路上看着巷子两边墙壁上的“征”字,颇为伤感。

  始建于晋代的南昌万寿宫,其旧址曾坐落于翠花街上,是遍布大陆各地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1300多座万寿宫的“祖庭”。南昌万寿宫老街以旺盛的香火和周边繁华的商业闻名遐迩,随着岁月的变迁,老街区房屋破败不堪、环境脏乱差、火灾易发等安全隐患堪忧,渐沦为城市的“低地”。

  作为江西省会城市的南昌,2013年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规划改造288个地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约205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南昌万寿宫老街区的翠花街、翘步街、广润门街、萝卜巷、醋巷等9条老街巷。

  61岁的赵良明在万寿宫巷29号老宅里出生长大,在他的记忆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各地前来万寿宫进香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自己会邀上邻居家的三五个小朋友去看热闹。幸运时,家中的长辈还会给点小钱让他打爆竹、买小吃。

  赵良明说,“万寿宫带来了人流,也带动了周边商贸文化的发展,翠花街、翘步街这些老街巷店铺林立,人流如织,那时还兴起大大小小的茶楼,像宝华楼那里的牛舌头、白糖糕、吊楼烧饼、状元糕、芥菜团子等特色小吃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昌味道。”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专家认为,经过数百年的沉淀,万寿宫老街区已成为老南昌精神气质的一种象征,是南昌市最能代表豫章古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城市历史街区。

  记者走在破败的青石板路上,冷清的老街巷临街店铺已关闭,看着老街区内的断壁残垣,只能遥想从前车马辚辚,人流熙攘的岁月。这里曾是南昌人居住、经商、宗教活动的聚集地,现今老街内仍保留着万寿宫遗址、南昌总商会、铁柱井、罗氏老宅等历史遗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58岁的涂定益等一批已搬迁的市民特别关心的,是这里作为江西历史文化标志性老街区,他们生活过半辈子的地方,会不会只是简单地推倒重建,政府将如何改造、保护和传承?

  南昌市官方曾明确表态,旧城改造不是一拆到底,要做到保护与改造并重,通过旧城改造彰显南昌的历史文化底蕴。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经专家鉴定万寿宫老街区内87栋百年老宅和历史遗迹会整体保留,而其他不具有保留条件和价值的建筑则将拆除或改造。

  “在万寿宫老街上住了50年,这里的每块石头我心里都清清楚楚,非常舍不得。政府要改造,重现万寿宫街区昔日的繁华景象,我们全家都很支持,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涂定益说,等改造完成后,他会带着子孙来这里,除了给他们讲讲城市变迁的新故事,还要讲讲万寿宫的老故事。(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