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太原日报:曾经的廉价药去哪儿了?

2014年01月06日 10:32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3毛钱一支的氯霉素滴眼液,2元一支的红霉素,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日前,一则“一千万甲亢患者遭遇断药危机”的消息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由于不少廉价药品招标价长期低于成本价,企业无利可图,停止生产,我国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2013年12月31日《广州日报》)

  价格低廉,疗效又好的药品,自然能够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但具体到我们的现实中,越是这样的药品,却越容易在市场上出现短缺,比如被全国上千万甲亢患者视为“救命药”的他巴唑,就在近期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严重短缺现象,甚至连一些医院的医生也开始“紧急求药”。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某种商品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在市场上一路畅销,那么企业应该大量生产,商家应该大量进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为什么具体到物美价廉的药品身上,就不再符合这样的市场规律了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此类药品往往利润比较低,不管是生产药品的企业,还是药店、医院等销售场所,都不太愿意生产、采购此类药品。

  而导致此类药品利润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的定价机制过于僵化,一些药品的最高限价多年未变,但是生产药品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却大幅度上升,药企无利可图,进而对此类药品进行减产、停产;二是在目前的药品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一些中小药企为了顺利中标,就采取偷工减料、减少工艺环节等手段降低成本,以超低价格冲击市场,一些正规药企不愿意采用这样的违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结果就导致一批廉价好药被挤出市场,“中标死”现象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不堪的局面和现状,让患者能够买到价格低、疗效好的廉价药,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严格药品审批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灵活的调价机制,实时监控药品的生产供应情况。同时要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指定品牌药企进行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补贴,确保日均费用在3元至5元的普通药、基本药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如此一来,企业有了继续生产低价药品的动力,药店、医院也有利可图,这些物美价廉的低价药品,才会重新回到药店的柜台、医生的处方。(天歌)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