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理会所荡涤污浊

2014年01月06日 16: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中央电视台近日连续报道: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近年来利用历史建筑、公园名胜、碧水绿地等公共资源,开设各种名目的会所,且已成蔓延、猖獗之势。这些会所不像宾馆酒楼那般高调张扬,而是被冠以“休闲”、“娱乐”、“保健”之名。表面上看起来文雅,实则“挂羊头卖狗肉”,仍旧难离吃喝玩乐、声色犬马。

  早在几年前,笔者就曾对“私人会所”进行过调研。发现这些扬言可提供隐秘性很强的“个性化”服务的会所里,并没有什么“大事业”可谈,相反,却成了公款消费、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腐蚀官员、滋生腐败、劲吹奢靡之风、败坏社会风气的“源头”和“驿站”。比如,笔者2012年从港澳旅游返回某特区城市入住“怡海楼宾馆”,其中就设有标榜着是挂靠在“阔”得怕人的某部门名下的“保健休闲会所”,内囊之龌龊、行事之大胆,着实吓人一跳。当时,“书呆子气”十足的笔者即时拍下照片满怀信心投书某机关报,不料下场却是“太极”伺候,一推六二五,到最后也只落得个不了了之。

  现在,党中央、中纪委开始治理会所了,好得很!只不过,笔者认为:要治理会所歪风,治本为上,治标从严,才能标本兼治。一是要有“谁批准建的会所追究谁的责任”的魄力。那些原本就属“古人遗产”的建筑或者纳税人出钱、政府批准建设的公共资源,是怎样被侵占挪用为某个人或小集团会所的?要让批准者出来说清楚讲明白。二是要党政军警各个部门、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就拿出入会所的车辆被遮挡号牌来说,污(毁)损、遮挡号牌者,该扣多少分、该罚多少款,早有明文规定。所以,照章办事并不难,难就难在执法者有没有“既不看僧面也不看佛面”的秉公执法的执着精神。三是要抓住责任人。比如在会所消费,不论巧立了什么名目,最后既然是“一支笔”签字,那么这支“笔”就应该负责到底。总而言之,清理会所歪风,荡涤污浊,亟待言出法随。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