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定制现象与互联网思维

2014年01月27日 10:36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我想,定制公交也好,茅台成立定制营销公司也罢,都卖的是一个创意,其共同旨归无疑是让消费者享受定制商业模式的全过程,而不是一个定制的结果

  “定制”这个词最近很流行。从旅行小包团,到打车APP,再到定制公交,开始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贵州茅台也“HOLD”不住了,专门成立了个性化定制营销公司,据说揭牌当天就签订了两亿元大单,看来“定制”的确有市。

  客观而论,定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从以前手工作坊的“量体裁衣”,到今天时尚达人的 “限量版”物件,定制一直在我们生活里。之所以突然被放大,甚至成为茅台等企业的营销利器,可能与当下互联网思维的冲击有关。

  张瑞敏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推荐了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的 《当下的冲击》,该书最核心的意思是: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正如其序言所描述的那样,“网络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坐上了过山车”。

  生活在当下,我们最真切的感受是,不得不切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正在变化的一切。而“定制”恰恰是适应了这种思维和市场趋势的变化。

  更确切地说,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定制正在发生蜕变,即服务领域在扩展、内涵在加深、满意度空前提升。如打车APP和定制公交对交通这一传统行业的改造,如旅行线路和白酒销售为满足个性化和碎片化的需求,通过网络征集,梳理“大数据”后,实现小众市场的深度开掘等。

  当然,这里说的定制之所以有别于以往的传统定制,其重要原因是汲取了互联网思维:注重快、极致、专注、口碑和用户体验,推崇让用户来定义产品或服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开放和以互联网为工具传递用户价值等理念。

  北京定制公交就是很好的例子。点开北京公交网,通过“定制公交平台”提出出行需求,如果这些趋同的需求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公交集团就会设定商务线路,在“平台”发布,接受在线订购。纵观整个过程,完全尊重“民意”和“市场”,且不说将来的乘车感受如何,单就提出需求到产品生成的全过程,已经模糊了消费者和服务商的界限,为消费者提供了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快乐体验,这种参与创造的快乐远胜于乘车本身。

  长尾理论的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里把享受这种快乐的人称之为 “创客”,即不以赢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我想,定制公交也好,茅台成立定制营销公司也罢,都卖的是一个创意,其共同旨归无疑是让消费者享受定制商业模式的全过程,而不是一个定制的结果。

  由此再看当下武汉对定制公交价格喊贵,就觉得不那么认同。其实,定制公交的受众是有限的,原本就不是大众消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何必苛求价格呢?

  说白了定制公交,提供的不仅仅是乘车服务,而是为路线趋同的“群落”提供了一次充当“创客”的实践。某种意义上,很多参与者渴求的是一种体验,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像私家车,都知道比公交车费钱,但依旧趋之若鹜,本质上都是提升生活品质的表现,价格问题倒在其次了。

  影视往往是流行风向标,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尽管只是《甲方乙方》升级版,但是冯氏还是很准确地号准了当下芸芸众生迫切实现梦想的冲动,而且这些梦想高度个性化、碎片化,那就不妨“定制”吧。

  文末要赘述的是,武汉要做好定制公交不妨学学北京公交的互联网思维,充分放大消费者充当创客的愿望。同时在价格上也学学阿里和腾讯在打车软件领域出手大方,甚至不惜“赔钱赚吆喝”,人家的思路是先把市场预热,待有人愿意定制了,那接下来做大市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刘红星)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