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上级机关还有多少借调的“临时工”?

2014年01月27日 13:3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日前,诸多媒体报道“公务员借调到上级机关,6年后遭清退”。说某基层公务员2007年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这一“借”就是6年!最近,当他被明确告知得回到原单位时,心中感觉还是很突然和失落。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上级机关在工作任务繁重时,向下级机关或事业单位借人帮助工作,已成为一种习惯做法。这样一是能解决人手不足的困境;二是既不占用本单位编制,又不用付出人力成本;三是选人用人余地较大,用得好就留下,不合适就退回(大机关才有这种可能);四是一般从下级借调来的人员好用、听话,也没那么多事。于是,从下级机关或所属事业单位借来的人,就成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临时“打工者”。这些“打工者”有表现突出者就从临时工变成了长期工,由打短工变成了打长工,有的甚至一“打”就是数年。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用人方式、特别是长期借调的方式其实存在不少弊端。一方面,这种长期借调显然不符合机关人事制度。形成习惯,动辄借调,只会助长官僚习气,影响机关作风转变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从被借调单位的角度看,人是去上级机关帮助工作了,待遇却还在原单位并占着编制,下级机关既不能召录新人还要承担人力成本,这种做法给基层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于借调者本人,能从下级单位借调到上级机关工作,在原单位基本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他们被借调到上级单位工作后,通常干的都是苦活、累活、杂活,却享受不到上级机关的任何福利待遇。而由于长时间不在原单位工作,原单位的各种的补贴奖励也就基本与他们无缘了。尽管如此,这些借调者对于工作还是不敢有一点懈怠,因为只有表现积极,才能长期被上级机关“临时”,才有可能有朝一日被“转正”。

  然而,随着国家机关管理日趋规范严格,全国从上至下都在清退“编外”人员,那些长期借调的人员面临的尴尬境遇可想而知。这些原本在单位表现和能力都不错的同志,由于长期被借调到上级机关,脱离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无法考核,工作表现也无法被大家认同,在原单位和上级借调机关均无晋升机会(除非领导特别关照)。而被上级机关清退回来后,个人时间成本和机遇成本都损失过大,得不偿失。正如报道中主人公所说:“会不会在原单位干下去,很难说。”多么苦涩的抉择!这种用人方式对于借调者本人既不负责也有失公平。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上级机关开口借人,下级机关不好拒绝,只好克服困难。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一些下级机关或事业单位主动“投怀送抱”。一是为了向上级机关示好,希望得到某些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二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安排个“潜伏”者,熟悉“朝中”的人和事,本单位有事要办,有“潜伏”者就会方便许多。三是“朝中”有“潜伏”者,信息可能会更灵通一些。四是借调者从个人前途计,期望能从“临时工”晋级为正式工。

  在工作和人员紧张时,从下级机关或事业单位临时借人帮忙,本也无可厚非。但上级机关长期借调的用人方式肯定是不对的。笔者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既有因为工作需要从其他单位借人的经历,也有被上级机关长期借用人员的不爽感受。据笔者了解,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机关都存在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背后的原因和特定的环境。

  存在未必合理,不对就必须纠正。在国家机关反“四风”,祛除“庸、懒、散、松”的背景下,希望好好查查还有多少机关在长期借调使用着下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临时工”。(贠泽)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