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过节那些“压力” 非年俗的错

2014年02月04日 08:43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过年想着就可怕,表哥堂姐们的娃加起来一共有七个,一个娃最少给500元,也得3500元。过年成了‘过劫’……”前天,网友“叶小虎”向媒体发来求助信息称,自己今年才参加工作,一想到过年感到喘不过气来。

  这几年,每到春节,过年如“过劫”的话题便在各种论坛和QQ群中热起来,网友们纷纷大倒苦水,哀叹自己的一个月乃至几个月薪水变成“红包”,化为礼品,眨眼间没了踪影。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春节给晚辈派发红包、给长辈赠送年礼等传统年俗。

  这种割肉般的疼痛心情可以理解,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什么事都要从头开始,花钱的地方很多,可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不多的积蓄却有相当一部分花在春节的走亲访友上,大家怎能不谈“年”色变,“牢骚”满腹呢?

  但在笔者看来,过年成“过劫”并非年俗的错。的确,中国人过年,特别注重一个“礼”字,讲究孝敬长辈,关爱幼小。但,传统年俗并无原罪,它只是要求人们心怀感恩,表达一种感恩和祝福,并没有强求年礼一定要有多厚重,红包一定要封多大。这些年来春节之所以成为“春劫”,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被庸俗的人情世故所绑架,相互攀比,死要面子,不由自主中将本很单纯、干净的年俗抛弃,最终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不得不大把大把烧钱。

  要想让过年不再“过劫”,办法只有一个,在尊重年俗的同时,更要恪守节俭之风,量力而为,心到为止。只要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向庸俗的拜年之风说不,那么,大家就不会再为不菲的花费而愁眉苦脸。

  当然,如果能对传统年俗进行革新,给其注入新鲜内容,使其远离奢侈和攀比,变得令人耳目一新,那就更好。比如把传统的“金钱红包”变成“箴言红包”、“彩票红包”、“书籍红包”等,把春节期间亲友相聚时的大吃大喝变成“家庭歌舞会”、“茶话会”等,小小变革,既节俭有趣,更弘扬了传统年俗,何乐而不为?吴应海

【编辑:王珊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