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广州治理的士宰客不能仅靠投诉

2014年02月11日 15:2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前天,央视曝光了广州出租车不打表乱要价的乱象。尽管广州交委当时并未对央视报道做出直接回应,但在前天下午,交委发布的一份文明乘车“温馨提示”称,的士拒载、不打表是绝对不允许的,市民如遇到这种情况,可把车牌记下然后向96900投诉,执法部门将会对其进行严惩。

  有意思的是,与监管部门的遮遮掩掩不同,本地市民对央视暗访的反应却是另一番景象。不少市民根据自己的打车经验,认为广州的士很少出现乱要价的情况,包括我这在广州生活了将近18年的市民也感到纳闷。这不禁让人怀疑,央视记者是否真如传说中一般在列车上采访,然后得出春节回家都能买到火车票是“常态”?

  与所有城市的出租车一样,广州出租车行业也有茶水费丑闻等各种不堪,但客观来说,与国内其他大城市诸如北京、深圳等相比,广州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准,并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实,在原始报道中的说法是“部分出租车夜间不打表”——这个说法没什么破绽,只是到了@央视财经这里,报道标题却标成了“常态”,显然有“标题党”之嫌。我就此事咨询开夜班的出租车司机,其说法印证了这个事实。据反映,类似的宰客现象,每年春节后都不少,主要集中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被宰的对象大都是刚下车的农民工。而一些出租车司机之所以铤而走险,也多多少少与其所在公司收费太高,且承包之后转包费用的层层加码等情况有关。

  这大概可以解释本地市民感受的截然相反,而且从逻辑上来说,“宰”刚下车的农民工,风险要小得多,毕竟这个群体要么是刚到城里懵懵懂懂,连距离远近都无法辨清,要么由于缺乏维权意识即便知道被宰也自认倒霉,要么由于现实中的弱势地位而不得不作罢。

  赚钱当然不能成为宰客的理由,但从出租车司机的反映来看,规范管理是可以减少宰客行为的。当然,如果出租车垄断利益格局不打破,要实现根治恐怕难以乐观——因为,显而易见,在垄断机制下,为了保证垄断收益,所有增加、层层加码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向弱者转移而得以实现——在出租车燃料成本增加时,司机通过“集体喝茶”施加压力、出租车企业则通过数据造假称企业薄利,然后通过涨价的手段,由市民来承担;在司机被乱收费、索取茶水费,转包费用层层加码时,他们则把这些成本,转移给比他们更为弱势的农民工。

  最简单的问题是,在出租车垄断机制下,“克隆车”、“套牌车”屡禁不绝,一旦乘客遭遇司机宰客,广州交委准备如何让乘客记下车牌号码进行投诉?执法部门如何对其进行惩罚?(苏少鑫)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