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8000余辆车提前报废 仅400辆文件通过审核

2014年02月12日 14:28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济南8000余辆车提前报废仅400辆文件通过审核

  从去年10月开始,全省范围内开始施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按规定,黄标车可享受100%的补贴。可昨天记者从济南市黄标车联合补贴窗口得知,目前济南已有8000余辆黄标车被提前淘汰,可是通过审批能领到补贴的只有400辆左右。据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由于车主填写材料的错误率达到了90%以上,所以导致申报的文件多次审核不过。

  报废黄标车的挺多 领补贴的寥寥无几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工业北路100号(济南市正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院内),济南市黄标车联合补贴窗口就在此办公。

  记者在其中一个办公窗口发现,不少车主正在咨询领取补贴的相关规定,还有些车主亲自来到办公点上交申报材料。车主王先生告诉记者,“我的车是辆中型小货车,正好符合提前报废的标准,我去年11月份就把车交到报废中心了,工作人员和我说虽然我现在才领取补贴,但是因为我的车是在第一阶段报废的,所以我的补贴按最高的那个标准。今天我是请假来交材料的,希望能顺利通过并尽快拿到补贴。”

  联合补贴窗口处,还有不少车主来这里查询相关信息,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但是,窗口的工作人员查了很多遍,也没从数据库中查到车主的信息,经过查证,最终得知是因为车主的车经过多次变更,在变更的过程中数据库未及时同步信息,才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过谈到申领补贴,孟先生表示自己因为不了解填写标准,所以会出现信息错误的情况,然而记者了解到,像孟先生这样的车主不在少数,大大降低了审核通过率。据济南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济南市黄标车已经淘汰了8000多辆,但是通过联合窗口审核的只有400辆左右。

  打电话咨询的车主挺多 填表的时候错误仍不少

  在联合补贴窗口记者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是接电话接到手软,几乎是刚放下电话,又有新电话进来,每次来窗口办理业务的车主都要被电话铃声打断好几回。据窗口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一天接上百的电话是很正常的,所以很多车主和工作人员抱怨“要打十几个电话才能打进来。”可是,不管打电话咨询的车主问的多么详细,审批通过率还是不高,这到底是为啥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果审批通过,补贴资金会在3到5个工作日发放到车主个人账户,但由于填写错误导致申报程序无法继续,这样导致了车主来回奔波、耽误时间,也使补贴窗口办公效率极为缓慢。

  据了解,由于补贴窗口对于发放补贴资金十分严格,因此申报材料中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而很多车主由于对政策不熟悉,甚至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而车主填表的错误率竟达到了90%以上。

  点击

  几个常见小错,让车主晚领补贴

  强制、直接报废弄混了

  据记者了解,车主在填写“山东省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资金审批表”时出错最多,比如“报废车辆信息”一栏,5个“是”、“否”的选择就让工作人员很头疼。

  “是否强制报废是说车辆是否到了使用年限,是否直接报废指的是是否因为车祸报废的。不少车主在选择时往往选错,只能重来。”一位车主表示。

  银行卡开户行没弄清

  除此之外,还有的车主错填自己银行卡的开户行。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财政部门是委托建设银行发放补贴资金,如果车主提供的是建设银行账号可以直接转账,但如果车主的账户是其他银行,则还要提供开户行名称。

  而不少车主并不知道自己的开户行,这也造成了不少麻烦。

  声音

  报废企业代办成功率达90% 环保局建议车主“交权”

  90%以上的错误率,给申领补贴程序设了一道坎,针对这样的问题,济南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车主其实完全可以将手续委托给报废企业来办理,这样既保障了成功率又免去来回奔波。

  据了解,按照规定,车主可以将黄标车交付给济南的两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拆解企业会全程免费为车主代办汽车报废及补贴申请手续。但是昨日记者采访中得知,有的车主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当然更多的车主是心有顾虑,担心办理手续中出现加收费用等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干脆自己多跑几趟来亲自办理。

  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是建议车主将手续交给报废企业来办,毕竟他们进行申报轻车熟路,准确率高,一般不会出什么错误,效率往往更快。我们估算了一下,报废企业代办的成功率能达到90%。”(记者 王晓迪)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