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区内停车位突然取消 物业称严格执行之前规划

2014年02月20日 09:2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小区内停车位突然取消物业称严格执行之前规划

  停车难,从政府到小区,大家都在想办法深挖潜力,增加停车泊位。不过,有一个小区却将小区内的停车位全部取消。一石激起千层浪,规定一出引发部分业主的强烈反弹。

  昨天,本报96068热线接到拱墅区锦昌文华苑的几个业主电话,他们反映,小区内仅有的40个停车位,突然被物业取消了,禁止业主车子进入。

  记者随后赶到了锦昌文华苑,证实了此事。不过,业委会和物业都有话说:小区原本的设计就是人车分流的,他们只是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

  小区内40个停车位突然取消

  有反对也有赞成

  说起小区里禁止停车,业主卢女士很激动,“要求禁停?禁停的目的是什么?禁停的依据是什么?”

  卢女士住在锦昌文华小区已经三年多,她说车子一直可以开到楼下,但是今年春节回到杭州后,突然就被保安拦在小区外面了。“我说我是业主怎么不能进,然后我才知道小区里面不许停车了。”

  业主王先生对此也有怨言,“为了不让停车,物业在大门口设有5个地桩,解锁1个地桩需要1分钟,5个就是5分钟啊,那么消防车和救护车要进来怎么办?”

  昨天下午,记者在锦昌文华小区(一期)门口看到,金华路两边已经停满了车辆,岗亭边上放着一个告示,提醒小区内部禁止车辆停放。

  记者注意到,小区内只有一条主干道,业主们口中的停车位就设在这一条路上,一共有40个车位,但是并没有画上停车线。“别的小区都在想办法增加停车位,但是我们小区却取消了停车位。”很多有车的业主表示无法理解这一做法。

  不过记者也碰到一个抱小孩的女士,她表示很支持这种做法,小区原本设计就是人车分流的,以前执行不严格,现在全部把车子从小区请出去,小孩子在小区里玩耍就会很安全。

  小区规划人车分流

  禁停规定通过业主公投

  记者找到了锦昌文华物业办公室,物管中心茹主任向记者证实,从1月25日开始,小区内实行禁止停车的规定。“但是这并非取消车位,因为小区最初的规划就是人车分流,另配有一个地下车库,小区路面本来就是没有车位的。”

  锦昌文华物业强调,他们也是执行小区业委会的决定。“去年年底,业委会重新换届选举,新一届业委会上任,他们代表全体业主的权益,我们当然要执行。”

  对此,锦昌文华业委会主任丁先生解释说,这个决定并非是他们做出的,而是早在2010年就已经获得小区业主的认可了。“几年前,就做过一个业主公投,绝大部分业主同意实行禁止停车,但是在后期的执行中不那么彻底,我们新一届业委会上来后,发现这个问题就决定做好这项工作,也是为了小区的整体环境。”

  丁主任表示,在正式执行前,他们通过楼道、大门口进行了公示,经过24天的公示,收到3份反对禁停的书面报告,加上业委会收到的来电、来访不足10人。

  据了解,仅锦昌文华一期,共有业主626户,车辆也有600多辆,小区配套一个地下停车库,只有100多个停车位。“即使这40个车位可以停,但还是无法满足,而且一旦放开,进入小区内的车辆就绝对不只40辆。”

  针对停车的实际困难,物业茹主任表示,如果居民家真的有需要,比如接送老人等等,物业也会特殊处理,但是车子还是不能长时间停在小区内。

  业委会丁主任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接受业主的意见,如果超过20%业主不同意禁停,他们也会通过公投来决定的。“小区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由业主来决定,如果居民反对禁停,可以以书面形式向物业或者业委会反映。”

  已建成的公共停车库

  预计今年6月前后交付使用

  物业茹主任说,之所以选择在2014年1月初这个时间点执行规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区附近的紫荆公园地下停车库可以使用了,但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公共车库目前还没有启动。

  昨天,记者也在现场看到,这个公共地下车库已经完工。图纸显示,车库西至丽水路,东至紫荆公园,南至远洋公馆,北至锦昌文华苑。

  拱墅区停车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地下车库原计划确实是2013年底就交付的。“去年的时候,工程也已经结束了,但住建局一直没有交付给我们,我们也在等待,交付后还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对此,拱墅区住建局给记者的答复是,所谓的2013年底交付,是项目的主体结构完工。“这是从建设的角度来说的完工,但是主体工程之后还需要做绿化等,全部完工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流程。”

  拱墅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说,目前,紫荆公园地下停车库就设备本身可以随时投入使用,但需要走一个流程。至于最终的交付使用时间,可能是在今年6月份前后。(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文/摄)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