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120急救电话1年被骚扰20余万次 有人欲谈情说爱

2014年03月12日 09:42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漫画韩征

  家中有人发生急病,或是路遇交通事故受伤,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拨打120电话。然而,就是这条挽救生命的急救线,却屡遭“骚扰”。根据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调度台共接到各类求助电话247147次,其中20万多次为骚扰电话,有效求助电话只有15%。那么,是谁在影响着“生命线”的畅通?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急救电话怎能“随便打着玩”

  3月11日下午,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调度室。值班人员正在忙碌着接听自来全市不同区域求助电话,调度室监控屏幕上,实时记录着每一个呼入的电话和派车次数。

  “美女,我喜欢你,我长得很帅,我们谈恋爱吧!”从录音机传出一名男士声音,说话带有南方口音,不时地嬉笑。“这是今天上午10时30分许,手机号末尾为4712的市民打进的骚扰电话。”该中心调度室张科长说。这里十几名接线员都有被骚扰过的经历,尤其是逢年过节,有时骚扰电话高达五六百个。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一名男子拨通急救电话称,奶奶重病复发,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地址在西固北站。当120急救人员赶到指令地址,询问详细地点时,对方却说“随便打着玩的。”令急救人员哭笑不得。

  120一年被骚扰20万次

  2013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调度台共接到的各类求助电话247147个,其中有效电话仅为39547个,骚扰电话多达207600个。今年元月份,一名手机号码为1533983****的女性拨打120急救电话达154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呼救理由。

  有一次求助称,位于西固区某小区有一名孕妇待产,情况危急,请求120速派急救人员前往现场救治。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后,离现场最近的医院派出救护车。路上跟该女性联系询问孕妇情况,对方说得井井有条。当救护车快到出事地点时,却没有人,再打该女性电话便无法接通了,工作人员这才意识到,这是报的假信息。本着为伤者负责的态度,急救人员决定还是在周围巡查一下。最终没有找到救助的女性和孕妇。工作人员说,报假120危害非常大,因为120“生命线”有限,如果报假120占用线路,真正救助的人可能就打不进来;另外,报假120后,120将救护车派出去,待命的救护车本来有限,当真正需要救护车的病人求助时,120极有可能无车可派,只有从远处调车,这无疑延误了生命抢救。

  各种骚扰防不胜防

  根据平时的观察,接线人员发现,这种报假120电话基本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为恶意骚扰。这种以青年人居多,时间多为深夜,不少人是闲来无聊,把拨打120当作是寻求安慰的手段,实为无理取闹。另一种为好奇。这种人多数是中小学生,纯粹是因为好奇而导致的恶作剧。工作人员说,前不久,在安宁某小学附近的一部公用电话,有一个小学生多次打电话救助,说同学出了交通事故受伤了,要求120派车。几次派了救护车却不见事故现场,大家才知道是孩子报了假120。后来,当这个熟悉的声音再次拨打假120时,调度员告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了电话的位置,也知道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了,如果再报假120求助,就会到学校告诉老师,那个孩子立即挂断电话,以后再也没有打过电话。还有一种是无意。这种多数是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病人,老以为自己得了病,就会拨打120求助。

  新闻链接

  骚扰120,就是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于2006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是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省级医疗急救专业机构。在全省设有13个分中心,兰州市设有15个网络急救分站和5个直属分站。主要承担兰州地区日常“120”医疗急救、全省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全省急救医疗机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以及政府指令性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保障等10项职能,现有专用急救车辆39台。目前在兰州地区设立的20个急救分站,每台急救车上最少配备3人,还有氧气瓶、急救担架和急救药品等。往往一个骚扰电话,就让急救人员白跑一趟甚至几趟。恶意拨打120电话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负责人称:“骚扰120,就是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呼吁全社会珍爱120‘生命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恶意拨打120电话,扰乱正常急救,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可以处拘留和罚款。调度中心科长张皓迪呼吁,全社会的公民都要充分认识120的作用,热爱这条生命线,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120这条“生命线”才会畅通,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首席记者 孙建荣 实习生 王学龙 尹强强)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