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让“短命建筑”成为一种现实常态

2014年04月09日 10:45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大批楼房密集建成。但是,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了“质量报复期”。昨天的晚报上就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0—30年。相比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一方面是房价高涨,买房成为大多数国人心中的痛;另一方面却是真金白银换来的短命建筑。4月4日发生在浙江宁波的居民楼倒塌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危机:悲剧会不会哪一天降临到我们的头上?

  当然,建筑物平均寿命短原因很多。比如规划原因,在一些城市的规划中,往往是一个官员一规划,最后规划成鬼话,这样必然导致建筑建了拆,拆了建;比如政绩原因,一些地方官员把建设新高楼大厦作为政绩工程来抓,这样必然导致一些本来还可以改造使用的建筑被推倒重来,同时,一些地方官员也把房产开发经济当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必然导致一些建筑建的快,拆的猛。不过,小马飞刀以为,原因再多,质量始终是关键,而且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工程质量并不只是技术性问题,常常还隐藏着权钱交易、偷工减料以牟取暴利等黑幕。建设单位只能用偷工减料的办法,来大幅度压缩建筑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用于弥补行贿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损失。在这种状况下,“楼裂裂”、“楼倒倒”、“楼垮垮”、“楼歪歪”被成批的复制,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常态。要知道,在利益面前,猫与鼠之间将不再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而是利益同盟战壕里的战友。小马飞刀告诉大家,在现行的房地产质量保证体系中,开发商、建造商和监理商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后两者受雇于开发商,三者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属于自我监管。揆诸法律层面,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强制性国家技术规范,在工程监理“一家化”以及竣工验收形式化之下,几乎形同虚设。而将利益联盟结成后,别说是建筑质量可以出卖,道德、良知和人性都可以标价出卖。在这样的现实下,任何建筑史上昭彰的建筑劣迹都会被创造出来。

  事实告诉我们,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后结果只能有一个:由政府埋单,而无处去追偿。面对或将疲于应对“质量报复周期”的风险与压力,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除了加强质量监督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强化建设者、监督者乃至执政者的责任意识,始终是关键所在。(小马飞刀)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