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龙岩在建涵洞护坡坍塌3人遇难 5人侥幸逃生

2014年04月09日 14:0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塌方之后,大面积的积水,形成一个“小湖泊”

  “钱还在,人却没了。”昨日,想起3位遇难工友,江柯(化名)摇着头、噙着泪。

  7日凌晨5时40分许,下着雨,龙岩横山路一个下穿铁道的在建涵洞,发生护坡坍塌事故,3名工人不幸遇难。

  市民质疑,护坡坍塌,或因赶工期而堆砌不规范,而在雨夜施工,也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挖掘机正在塌方处作业

  现场:护坡塌方,铁轨被掏空

  横山路,龙岩市区一条在建的次干路,途经农校、龙马铁路等处。

  塌方发生在横山路下穿龙马铁路的一个在建涵洞工地上。7日下午3时许,导报记者赶到现场,工地周围拉起警示线。警示线上挂满“小心塌方”的标志。现场,依旧有不少市民围观。

  涵洞左侧护坡塌方,该护坡原本高约5米,用白色沙袋堆砌而成。塌方之后,大面积的积水,形成一个“小湖泊”。

  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塌方处作业,从“湖泊”中打捞被土方埋住的施工工具。而在挖掘机作业时,塌方处仍然有泥土散落下来,土质较为疏松。

  在塌方护坡的上方,是龙马铁路。由于部分路基被掏空,铁轨悬空。据现场工人介绍,龙马铁路为一条铁路货运专用线,通往一工厂。

  7日清晨,尸体已被运走。塌方事故发生之后,7日该工地停止施工。多数工人待在工地附近的简易工棚休息。

  讲述:3人被埋,5人侥幸逃生

  在工棚内,导报记者找到工人江柯。他躺在床上,抽着烟,眼里布满血丝。他说,7日事发之后,他就一直难以入眠。

  江柯说,他来自江西,与3名遇难者是老乡,住在同一个工棚。该工地实行轮班制,每个班8个工人。“我刚好轮到上半夜的班,所以,7日凌晨我没有参与施工。”

  江柯说,6日深夜,他在工地干完活之后,一身疲惫,往床上一躺,就呼呼入睡。7日凌晨5时40分许,一阵吵闹声把江柯惊醒。“出事了,出事了……”工地上炸开锅,所有人都往工地跑。江柯也赶紧起身,跑向工地。

  他看到工地的护坡发生塌方,有人被埋。“事发时,3个老乡刚好在护坡下,来不及逃跑,全部被埋了。”江柯说,同一班的其他5人幸运逃生。

  施救徒手扒土,没能救回老乡

  江柯说,塌方发生时,天空下着雨。“雨有点大,把泥土变成泥浆,他们3人完全被泥浆埋没。”江柯说。

  随后,30多名工人来到塌方处,展开营救。江柯说,由于怕给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挖掘机只是小心挖掘着,铁锹也是小心翼翼铲下去。

  “更多人是徒手去扒,土质很松,我们奋力把手伸进泥土中,扒开泥土……”江柯抹了一把泪。他从裤兜中伸出手来,手上还沾着黄泥土。

  江柯说,一个多小时后,3名被困工友被找到,但都不幸遇难。

  江柯说,3名工友年龄都在40岁以上,“他们来自同一个村,平常很节俭,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回家。”江柯叹口气,“现在钱还在,但是,人没了”!

  拷问

  因赶工期施工不规范?

  据龙岩当地媒体报道,横山路建设前期因道路途经铁路线,施工较为困难,施工单位与铁路部门协商沟通后,去年11月份才开始进行下穿铁路涵洞的施工,整条横山路预计6月份通车。

  一名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士分析,坍塌的护坡,堆砌或不规范。如果赶工期,就存在堆砌不规范的可能。

  昨日,导报记者联系上施工单位负责人涂先生,施工单位是江西城宇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对于赶工导致护坡堆砌不规范的说法,涂先生说,护坡上方是铁路线路,砌坡比较复杂。

  他说,如果往铁路线深挖进去砌护坡,会影响铁路线路的稳定性,所以,护坡坍塌前,堆砌成一个倒“V”形结构。

  他说,这种倒“V”形护坡,也比较牢固。护坡堆砌,没有因赶工而随意堆砌。“坍塌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导致斜坡中雨水饱和所致。”

  雨夜施工存安全隐患?

  在该施工段,既然雨水都能导致塌方,为何还在雨夜施工?

  相关人士分析,此处护坡没有靠着山体,仅仅背靠土坡。“土坡疏松,容易积聚雨水,增加护坡容易下沉,在这样的护坡下,应尽量避开雨天施工。”

  对此,涂先生解释,近日,龙岩天气以晴为主,“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施工,而且,下穿铁路的涵洞施工,必须考虑铁路线运行,所以,施工必须要快”。

  所以,该工地分成几个班彻夜施工。他说,7日凌晨,天空以毛雨为主,“这种雨势,不会影响施工,因此就没有停下来”。“谁知道到了凌晨5点多,雨势突然增大。”他说,“天气难以把握,所以才没有及时停工,并非漠视安全隐患”。

  目前,善后工作已经展开。(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文/图)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