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年未见 85岁痴呆老人每天出门找女儿

2014年04月18日 14:2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不能出门,老人就常在家发呆。

老人在崖边摔倒,民警把他送回家。

  85岁,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患者。他开始忘记冰箱在哪,厕所在哪;不记得刚刚吃过饭,有时候走到门口,都不记得那是他的家。但这位家住达州市南坝路四合院的老人,王守权,每天都嚷着要出门,找他十年未见的女儿“菊儿”。

  十年里,他多次联系女儿,甚至将她告上法庭。有人问起,他只怄气的说:“女儿死了。”

  去年12月,王守权开始神志不清,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每天往外跑,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问他干什么,他只说:“找菊儿,去她那吃早饭。”当他忘记了很多事情,气愤和埋怨消失了,只剩下爱和思念。

  老人崖边摔倒

  只因想找女儿

  4月10日下午,在达州市达川区橡子山路,金华派出所民警听到微弱的呼救声后,在山崖边发现了一位老人。当被问起自己的姓名和家庭情况时,老人含混不清,无法表达。

  “当时他已经腿麻了,我们只能把他背下去。”当民警背起老人时,他嘴里重复着说:“我找菊儿,找菊儿。”通过对入户走访录入信息的筛选,民警找到了老人的儿媳赵女士。

  赵女士称,“他有点神志不清,是老年痴呆,每天都要往外跑,说是找菊儿。”

  王守权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现在同住的儿子,一个正是他在寻找的大女儿“菊儿”。

  A

  母女不合他 10 年未见女儿性格不合 一家成了两家

  王守权一家是大竹县清河镇人,40年前,20岁的女儿“菊儿”结婚,女婿入赘王家。王守权的老伴刘明碧,性格强硬,家里的事都得她做主。

  “菊儿”的性格,跟母亲很像,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成了母女俩的家常便饭。为了缓解母女关系,王守权和妻子拿出积蓄,合力帮女儿在乡镇边上修了几间房。分家之后,女儿没有了农田,老两口经常为她送蔬菜,每年的第一批新米,总是要先留给女儿。

  母亲患病 她都未曾探望

  1997年,王守权夫妇搬到了达川区城内。年过花甲的两人,在纺织厂门口卖起了自制咸菜。

  考虑到以后的养老问题,通过抓阄决定了养老任务。到了年老、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母亲由女儿照料,父亲由儿子照料。孩子们当时都同意了这样的分配。

  2004年,王守权被车撞了,腿骨折。7月份,刘明碧被查出患有子宫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但在女儿的劝说下,刘明碧没有做手术,而是吃药维持。

  儿媳赵女士介绍,从那年下半年开始,姐姐就再没去看望过二老。

  80大寿 想见女儿他掉泪

  两年之后,刘明碧体内的子宫瘤恶化,老人想再看看女儿。王守权就到女儿的家里找人。“公公去她家敲门,但每次都没找到人。”电话里,“在重庆女儿家,还没回达州”,是王守权听得最多的托词,“菊儿”仍没去看望母亲。

  生气之余,倔强的刘明碧让老伴去告女儿。王守权向法院交了500元的起诉费用,也请好了律师,准备状告女儿。后来在儿子的劝说下,二老最终撤诉。

  2009年,刘明碧因病离世。弥留之际,她无法说话,后辈们问她,想不想看女儿时,她的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流。嫁到王家的20余载,那是赵女士唯一一次,看到婆婆掉泪。

  刘明碧的丧事在老家置办,亲友们曾致电“菊儿”,但她依然未回家,未与母亲做最后的告别。老伴过世后,王守权也自此,不再提起女儿。王守权80大寿,“菊儿”也未前来。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偷偷的抹眼泪。

  每当有人问起王守权,女儿什么时候来。平时少言寡语的他,总是回答说:“女儿都死了。”他心里有怨恨、气愤,以及无法掩饰的悲伤。

  忘了回家的路却没忘未回家的你患上痴呆症 只记得“找菊儿”

  去年11月,早上出门锻炼的王守权,在广场边摔了一跤,从那之后,家人发现,他开始记不起事。去年12月,王守权跟着儿子一家,搬到了南坝路的新家,他神志不清的状况更加明显。

  在家里,他开始找不到厕所的位置。刚刚吃过饭,就跟人说“还没吃”。在楼下,却不记得家在几楼。起初,家人只以为是他还未习惯新环境。

  春节前,王守权上高二的孙女,正在家做作业。听到开门声后,她走出房门,看到爷爷拄着拐,往外走。孙女拉住爷爷,说快到中午了,要出去耍,也等吃过饭再去。

  “爷爷说,他要出去,找菊儿。我不让走,他就用拐棍打人。”没能拉住爷爷,一个人在家的孙女,只能哭泣。后来,儿子在州河大桥上,找到了迷路的父亲。

  从这时,家人才知道,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不再有怨恨 想去女儿家“吃早饭

  那次拉不回来的“出走”后,他总嚷着要出门找女儿,这成了王守权每天最重要的事。

  春节之后,他一个人走到距家好几站的三岔路口,这是去往女儿家的必经之路。家人找到他后,他嘴里念叨着:“找菊儿,我要找菊儿。”

  每天早上起来,还没吃饭,王守权就跟媳妇说,他要出去,他要:“找菊儿,到她那吃早饭。”

  达川区纺织厂门口,副食店老板黄大爷和王守权是老相识。说起王守权,年过七旬的黄大爷连连叹气:“正月看过他一次,感觉他神经有点混乱了,嘴里一直念菊儿、菊儿。”老年人就是这样,对孩子的念想是念不完的。“清醒时,可能心里还是怪孩子。现在糊涂了,不记仇了,反而念想得很。”

  望着门发呆 还记得孙女是教师

  昨日下午,转班回家的赵女士,伺候老人吃过饭后,照例开始打扫卫生。走廊以及厕所便池边,都有老人的排泄物。看到家里湿漉漉的,老人还很不高兴,因为地滑他只能坐着,不能走动。

  见到记者时,赵女士开玩笑的告诉老人:“这就是丽丽,你外孙女。”老人刚还在生气的脸,立刻笑起来。从进门到落座,他就那么笑嘻嘻的盯着,眼神不曾离开。

  “你来之前,我说丽丽要来,他高兴得放下饭碗,要脱了拖鞋穿上皮鞋。”赵女士说,每天早上老人想往外跑时,只要说一会丽丽和玲玲两姐妹要来,他就会乖乖呆在家,等着。

  言谈期间,老人一会看看我们,一会用脚蹭蹭地面。随后,他慢慢地,从沙发的另一头,挪到记者身边。探过头来,问:“今天没教书啊,妈妈在不在?”他还记得,外孙女丽丽是一名教师。

  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老人转过头,把牙齿磨得“滋滋”响。片刻之后,他再次转过头来,怯生生的问:“妈妈呢?”

  记者手记“菊儿”,父亲还在等你

  采访结束,记者起身离开。老人不看人,只呆呆的望着门,眼中满是失落。门快关上的时候,他轻声的唤了一句“菊儿”。

  在他清醒的时候,出于对女儿的怨恨,他用“女儿死了”来了断自己的念想。现在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不再怨恨女儿,只剩下亲情。思想放空,他也才会毫不避讳的表达自己对女儿的思念。

  当他再也不记得别人的时候,他却记得“找菊儿,到她那吃早饭。”直到此时,不善言谈的他,才肯道出对你的牵挂。阿尔茨海默病,让他放下了倔强的“不提”,只剩坦诚的“思念”。他什么都忘记了,但,还记得爱你。

  对于父亲,赵女士和老公最担心的,是他会突然离开。见“菊儿”,是他未了的心愿。她希望姐姐回来看看,陪陪老人,给他做点早饭。“就算离开了,他也才能走得安心。”

  家人不让出门,王守权就常坐着发呆,孩子们问他,他会皱着眉头说:“我在考虑问题。”孩子们接着问,是在考虑“菊儿”吗,老人总是会突然笑起来。(何小娅 记者 张黎 实习生 赵晓娟 摄影报道)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