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车改革应先界定公车运行边界

2014年04月24日 10:3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中纪委日前通报全国查处“四风”问题情况,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和违反工作纪律、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三个问题久居前列,成为了下一阶段治理的重点。平心而论,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和旅游都得到有效遏制,相比之下,公车反腐却仍待破题。

  其实,公车改革一直在试水之中。一年多来,公车拍卖、车改补贴等措施也不断见诸报端。令人尴尬的是,目前出台的方案有的被试点城市收回,有的被贴上了“新福利主义”标签而被叫停。当然,也有城市在猜疑眼光中“低调”地坚持。

  说到底,目前各地出台的公车改革方案大多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关注点主要在如何保障公务员群体的公车权利,而没触及公车腐败的“病灶”:用车的人和公车运行的政务环境。而公车改革,就该跳出公务车来设计改革方案,化“繁”为“简”。

  首先,要给公车运行画出明确的边界。违规配公车等问题,实质上是罔顾公车是执行公务的必要工具,而不是非公务时的通勤用车。公车的功能是保障公务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行。它应随着公务而“动”,其存在不是为了保障“官”,而是为了保障“事”。同理,公车补贴应按公务所需来保障,而不是按官位等级去捆绑,更不能变相异化为集体福利。现实中,公务部门间、不同岗位间的苦乐不均、岗位要求差异性(包括服务的地理半径、服务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还要转变政务运行模式。公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严控“车轮上办公”,严控文山会海,切实减少陪会,鼓励多种公务出勤方式。车轮是随着政务而“转”的,政务模式的转变是减少车轮上的浪费、压缩公车运行费用的有效保障。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车亦然。界定了公车功能与边界,相当于画出公车运行的红线,在此情境下,公车改革显然应随公务而“动”,并置于敞视的监督环境下。要知道,“车轮上的腐败”造成的社会观感很恶劣,要消除这沉疴,就必须摆正思路,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到底。

  □江南一木(学者)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