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文博会已成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载体

2014年05月05日 13: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亲历文博会从创立到成长全过程的见证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建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前九届文博会成交额累计已突破8100亿元,但文博会目前尚属“成长期”,未来,文博会将通过市场化专业化带动国际化,打造国际知名的品牌展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回顾文博会十年发展历程,叶建强用“很不平凡、很不容易、很有实效”来形容。他说,文博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发展起来的。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深圳精神。

  “刚开始办文博会时,我们颇有几分惶恐,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叶建强说,“当时,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两家单位共同接受了承办首届文博会的历史性重任。最大的难处就是没有品牌,而且国内没有同类展会的经验可借鉴。”于是,两个集团倾力投入,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团队,集团领导分别带队,集中力量招商招展。

  叶建强说,当时文博会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许多人对文博会能否为文化企业带来效益无可预测,筹备时可用“艰辛”来形容。但坚持与执着令大家最终在“市场化”道路上走了下去,并获得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许多文化企业大力支持。首届文博会开幕前3个月,招展率便达80%。

  当国内大型展会大都采取政府一手操办的模式时,文博会一开始就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将办展交给了市场。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发行集团联合组建了专业化的文博会有限公司来承办整个展会。

  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紧密结合,发挥出成倍数增长的能量。十年成长,文博会展示交易规模从首届的4.3万平方米增加到第九届的10.5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700多家增加至2118家,交易额从357亿元增加到1665亿元……

  叶建强认为,文博会不仅成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载体,还强力带动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观念的带动:将产业和经营意识带入了文化领域,使得长久受约束的生产力被释放。二是产业的带动:通过大规模邀请海外采购商,以及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的发布、交易、交流活动等,不仅使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交流越来越多,也使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批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迅速成长。三是创新的带动:文博会一直要求参展企业展示最优秀的文化产品与项目,要在传统的传承上有创新,促进了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四是文化的带动:通过举办形式丰富的论坛、活动和网上展示,传承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使文博会成为市民群众享受文化创意的平台。(记者 马璇)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