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汶川地震六周年:“生活可以更美”的北川人

2014年05月12日 1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绵阳5月12日电 题:“生活可以更美”的北川人

  中新社记者 杨超 杨勇

  山路崎岖,凉风习习。除了七八处标有“路面塌陷”“滑坡路段”提示的区域内凹凸颠簸外,从北川新县城到关内坝底乡80余公里的行程畅通无阻。

  “山体不稳定,一遇风雨,关内12个乡镇的道路总会出现一些险情。”当地司机曾述勇熟练地转动着方向盘,语速极快。“山路能保持成这样很不容易,比地震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喂,赶紧把三社的蒜苔运到山下。下午三点装车,重庆那边要得急。”初夏正午,山顶的阳光晒得人皮肤发烫。在坡地上忙着采收的王志全腰间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今年初,作为当地种植、运输大户的他被推选为青坪村村主任。

  这是一个平均海拔1300米,102户人口的小山村。近年来,因规模种植高山缓季节蔬菜,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人民币,成为附近乡镇蔬菜产业带上的“领头羊”。

  “受关内山区条件制约,搞工业杀鸡取卵,得不偿失;搞传统农业则毫无出路。”据北川县农办副主任文运海介绍,重建完成后,北川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制定各自产业发展规划。

  坝底乡乡长罗金邦说,与关外15个乡镇旅游、工业企业蓬勃发展相比,关内的特色种养殖也是齐头并进,仅中药材和高山蔬菜基地累计就达30万亩。

  “我们用的是绿色生态优势,打的是时差牌。”40岁出头的王志全告诉中新社记者,正是因为这两点,同样的菜,价格却相差3倍以上。

  青坪村震前就有零散种植高山蔬菜的习惯,销售范围不过周边几个镇乡而已。灾后重建后,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口外出打工,留守的农户们开始琢磨从土地上做文章。通过流转,王志全一口气包下了30亩土地。

  王志全说,重建后,11公里水泥村道修到了家门口,直接与邻近的茂县东兴乡相连;通过土地整理和节水喷灌项目,村上生产条件极大改观。“加上政府牵线全兴种业公司,在村上建立实验基地,如同干柴堆里扔进了火把。”

  “有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简单。难在成规模和销售上。”罗金邦说,从等、靠、要到奔致富,民众求发展的意识强烈,而政府的重点也向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引导服务转变。

  从去年开始,北川县拿出3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基地、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在坝底乡,继统一注册“羌禾”农产品商标后,10个专业合作社担负起内联农户、外拓市场的职能,20家本地运输大户往返于重庆、成都、绵阳、茂汶等地,蒜苔、辣椒、茄子、卷心菜等高山鲜蔬进入了千里之外的超市、餐桌。

  “在批发市场,只要提到‘坝底菜’,每斤比别人都又要高5角钱。”运输车前,三社村民王开秀很是得意。她告诉记者,现在每年种两季,每亩蔬菜收入能达到8000元,就连临近的茂县农户也被吸引加入进来。“我家种了20亩地,还养了50头猪呢!”

  王开秀说,去年“7·9”洪灾,地里的菜损失不少,摘下的还运不出去。乡上一边抢通道路,一边帮忙联系销售,结果蒜苔卖出了每斤6.2元的高价。“大家开玩笑说,开一车菜出去,赚一辆摩托车回来。”

  有了前车之鉴,坝底乡开始建设容量200吨的冷藏库。王志全说,收获旺季全村每天采摘蔬菜16吨。有了冷库,再实行菜品分级包装,“将来批发市场直接设在坝底乡,生活可以更美。”

  “产业兴、收入增、环境变,幸福指数升。”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向中新社记者如是定义全县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他说,灾后重建是政府投资建设的过程,而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才是振兴北川的着力点。(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