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18日开馆 约150件展品将亮相

2014年05月13日 08:4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上海第一人、第一村、第一房……位于青浦赵巷镇的崧泽遗址,汇聚了考古发现的诸多“上海第一”,将上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约6000年前。作为上海“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经过3年多的建设和布展,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开馆,包括“上海第一人”在内的约150件展品将和国内外观众见面。

  昨天,这座建在遗址上的博物馆,首次对媒体开放。记者采访了参与崧泽遗址考古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带读者一探究竟。

  2004年发掘“上海第一人”

  2004年春天,一具距今约6000年的头骨,在上海崧泽遗址被考古学家发掘面世。作为代表迄今发现最早的上海祖先和崧泽遗址最具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10年后,被称作“上海第一人”的他成了崧泽遗址博物馆的重量级展品。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告诉记者:“通过‘上海第一人’,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上海人的体质、营养、来源、与其它地区人的关系等等。他们从浙江、江苏一带迁移过来,与江浙关系密切;寿命短,不过30来岁;主要靠狩猎、采集等手段获取食物。”

  参与崧泽遗址博物馆筹建工作的复旦大学文博系博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高蒙河说,崧泽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为主要堆积的遗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就已开始考古发掘。按照地层堆积,崧泽遗址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的马家浜文化遗存年代最为久远,距今约6000年,是最早在上海生活的祖先遗存。

  2004年,经过上博考古部多次的发掘,7座马家浜文化墓葬终于在崧泽遗址被首次发掘清理了出来。“‘上海第一人’就是在这次上海考古大发现中,清理于一座墓葬中。墓主人是一名25岁至30岁的男子,身体四肢已经腐朽,但头骨保存较好,甚至可以看到第三臼齿是颗虫牙,有一个龋洞。墓主人的这个年龄在现在属于青年,可在当时已经算长寿了。”

  遗址见证中华文明起源

  长期以来,上海的起源历史常被不少人误读,甚至一直有“一百年历史看上海”的说法。但自从上博考古部自1950年代成立并发现崧泽遗址以来,约半个多世纪总计5次的崧泽遗址考古发掘,早已将上海起源的历史推至约6000年前。

  据了解,崧泽遗址不但是上海的发源地,还是中国文明起源的见证地之一。高蒙河教授介绍:“我们已有充分考古证据证明崧泽遗址中层发现的距今5500年前的崧泽文化,已经进入到中国文明的起源时期。换句话说,远古上海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为中国早期文明做出过突出贡献。”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所在地,便是曾经的考古挖掘现场,紧邻沪青平公路。博物馆建筑浓缩江南水乡人地景观,错落有致。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托管方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说:“崧泽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主展厅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部分组成,将用文物、照片、模型和场景讲述诸多崧泽遗址出土的‘上海第一’。崧泽遗址出土的稻谷、动物标本、生产工具、陶器等均具有独特上海文化内涵和中国文化特色的约150件展品,都将现身于这座博物馆中,大多数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记者 范昕)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