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九旬老兵讲述战场岁月:子弹贴头飞 牺牲也无畏

2014年06月09日 08:5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刘元发

林裕琦

张访朋

广州长洲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面积仅约8平方公里、兀立江心的长洲岛上,一座重修的欧陆风格尖顶门楼前孤悬着“陆军军官学校”木匾。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院校在此成立。一大批革命军事、政治人才由此源源输出,进入历史的大视野。

  建校90年来,这座小小的军校之岛依旧魅力不减,现在每年吸引游客人数逾120万。在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目前定居广州的3位广东籍黄埔军校毕业生,听他们讲述陪伴自己一生的黄埔情结。

  90年来,黄埔精神经时光沉淀历久弥新,其“爱国、革命”的价值内核始终未变——

  “日军打到离家乡不到50公里处,因为没有路而停下。可我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糟蹋我们同胞。”——刘元发

  “子弹取不出来,膝盖肿得有排球那么大,医生建议截肢,我死活不肯。”——林裕琦

  “小屋两三间权作竹林茅舍,藏书千万卷无非剑胆琴心。”——张访朋家中的一副对联

  弹片险切大动脉

  当兵从没害怕过

  抗日战争爆发后,17岁的刘元发决定离开家乡梅州兴宁合水镇罗英村去参军保家卫国。有一次,他与十余个战友正面遭遇日军。“在战壕里,日本人一枪打过来,我本能地一低头,子弹擦着右侧头顶飞过,头皮一麻后血直流。”对于这惊险一幕,刘元发却没有感到害怕,“既然当了兵就没想过害怕,每时每刻都准备着牺牲。”

  后来,刘元发调至云南昆明行营总监部交通处运输大队,不久进入黄埔军校第五分校驻腾冲干训班炮科学习。毕业后,他自主选择到兴宁老乡钟彬任军长的71军。1944年,他所属的部队奉命从宝山出发攻打松山。“那场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最终,日军只剩下30多人,在被我军层层包围后出来投降。”刘元发说,松山战役结束后,他随军攻打龙陵、回龙山。在攻打龙陵时,敌军的炮弹炸伤了他的左腿。“3枚弹片扎进大腿有10厘米深,差点就炸断了大动脉。”说完,他指了指左腿大腿内侧一处深深凹陷的伤痕。

  乘飞机抵达贵州后,刘元发接到命令前往广西柳州整训。1945年8月15日,所属部队接到命令第二天就要去攻打桂林,当晚他便和几个客家老乡一同相约去饮茶。“结果喝到夜里12点,突然听到满大街都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问老百姓才知道原来日军投降了。”抗战胜利后,刘元发去到上海,并开始辗转于周边省份经营一些小生意。赚了一些“小钱”,思乡心切的他决定回兴宁老家娶妻生子。

  如今,受志愿者资助,94岁的刘元发得以在广州市老人院颐养天年。每当回首那段峥嵘岁月时,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满足,“国难当头,没有国哪里能有家。”当兵,是他无悔的选择。

  施计报考黄埔军校

  三度受伤浴血奋战

  广州市老人院的走廊里,99岁的林裕琦坐在轮椅上开始回忆:当年考入海军学校只读了一个学期,他便开始想报考黄埔军校,于是他写信给正在中山大学读书的哥哥求助。

  拿着哥哥寄回的信,林裕琦向辅导员谎称“哥哥病重了,做弟弟的要去探望”。离黄埔军校招生考试仅有三天时,他离开了校园。1935年秋季,他终于成了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步科的学生。“当时我们要剃光头、在操场上暴晒到流鼻血,军校的训练很辛苦。”

  当了三年军事教官后,林裕琦最终成了远征军中的一员。林裕琦说,松山战役参谋指挥部成立后不久,他所在的团接令攻占黄山坡,但实地侦查后却发现山前有7层铁丝网,日军堡垒居高临下,完全没有射击死角。第一次冲击,他派出一个连。连长率士兵勇猛向前,但敌方火力凶猛,战斗半小时后第一层铁丝网还没有打开,而派出的一个连几乎全部牺牲,加上后续增援连,这次冲击阵亡200多人。随后几天的战斗同样惨烈。最后,林裕琦注意到我方阵地后侧有一片平整的低洼地,利用指挥部送来的地雷,先后炸死炸伤日军100余人。

  在这样的战场上,他曾三度受伤。一次,遇上日军低空扫射,他被射中右膝盖,“子弹取不出来,膝盖肿得有排球那么大,医生建议截肢,我死活不肯。”直到接受第三次手术,才成功将子弹取出。受伤后不过20天,他又重返阵地,而后被日军炸弹炸伤腹部,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他一星期后又和战友并肩作战。直到第三次遭遇炸弹袭击,伤重昏迷才被人用担架抬出了战壕。

  三千官兵魂葬许昌

  退休后他十访旧地

  与96岁的张访朋聊天常常绕不开两个话题,那就是黄埔军校和许昌保卫战。他说,18岁那年他考入警官学校,黄埔军校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警官学校读了两年后,他下定决心报考黄埔军校。而彼时,黄埔军校广州分校已经迁址广西柳州宜山县。张访朋一路追去,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第16期步科学员。因在警官学校打下了基础,半年后他即从黄埔军校毕业了。

  1944年3月,张访朋所属的新第二十九师奉命守卫许昌。张访朋带着连队驻扎在许昌城外东北方向,布好铁丝网、地雷群、鹿砦后,继而挖好400米的防堑壕。“已做好死守许昌城的准备了。”张访朋说,没想到的是,日军采用“牛刀宰鸡”的战术,打算在极短时间内拿下许昌。

  4月30日,日军开始进攻后,遇上了许昌城守军的顽强抵抗。激烈的巷战中,双方反复进行白刃战,日军甚至出动十多架飞机轰炸许昌。

  5月1日凌晨,张访朋辗转接到了撤退命令。硝烟弥漫中,他带着连队经过整整3天的迂回穿插,终于回到了后方。可他们却听到从前线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许昌一役伤亡惨重,共有5名将领殉国,三千多士兵中成功突围者仅五六百人。

  这位年过九旬的黄埔老兵心底埋有一个深深的许昌情结,退休后他曾10次前往许昌。张访朋曾对媒体说过,“某些人侮辱我们一触即溃,不是这样的,没有这回事,我们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记者张丹羊 实习生夏茂强)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