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旧衣捐赠遇冷提示慈善运作精细化

2014年06月19日 14: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的数据,曝出惊人的旧衣浪费。一面是巨大的浪费,一面是资源的紧缺。“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衣物捐赠日陷尴尬,回收又“无门”,旧衣处理成为节约型社会一道重要考题。(6月18日新华社)

  @张楚楚:旧衣物捐赠出现的供需错位,可以理解为捐赠遇冷的直接原因。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对多数慈善组织而言,最常见的做法是关闭旧衣物捐赠通道。这种做法虽然纳入了成本考量,但也关闭了一些依旧有需求的受助者获得捐赠的可能。实际上,旧衣物在现阶段遇冷,只能说明受助需求的相对减弱,如果我们承认旧衣捐赠依旧存在潜在需求者,那么与之对应的慈善运作就应该实现同步转型。至少几年前那种救助对象明确、广泛的慈善运作模式,要朝小众化方向转型——通过及时识别依旧有受助意愿的小众群体,建立捐赠信息数据库,将日益小众化的需求与捐赠源精准地串联起来,为点对点式的慈善运作打通通道。

  可以这么说,现代慈善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技术活。一个成熟的慈善运作体系,必须要有对小众受助需求的精准识别,并在捐赠者与受助者之间建立联系,这可以理解为一个寻找受助者、识别受助意愿的系统过程。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