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山探路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群众路线引导全民参与

2014年06月30日 14:2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5月18日中午12时许,暴雨骤降。正在小榄镇潮南路避雨的市民李显文突然发现,一男童坐在一出租楼二楼窗台摇摇欲坠,他来不及多想快步上前,徒手接住了坠楼男童。“接住哥”李显文登上了英国《每日邮报》,顿时红遍全球网络。

  近年来,中山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唱主角,相继开展了全民修身、全民创文、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绿化、全民防医闹、全民创建“三无”(黄、赌、毒)城市等十大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行动,范围覆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区自治等领域,市民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日渐强化。“接住哥”等159位“中山好人”,与其中28位荣登“中国好人榜”“广东好人榜”的中山好人方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中山将系列社会治理行动冠以“全民”牌,强调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把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用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的话说就是,中山推动系列“全民行动”,其出发点一是在社会治理领域走群众路线,努力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提高社会善治能力,努力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与城市建设,推动中山迈上了一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蔚然成风

  “原来光秃秃的河涌两边变绿了,看了心情都跟着变靓。”今年1月,古镇市民何志勇在2014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网络投票中,所选出的“绿化工程覆盖城乡”项目渐渐变成现实。“说了不白说”,近两年来,每年共有近15万中山人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十件民生实事”的投票,形成了“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党委、政府主张与市民想法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

  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极大地激发了中山市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在中山的街头巷尾,“爱管闲事”的人多了起来,全民参与的和谐景象随处可见,“大家事也是自家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中山已组建起了市镇两级的市民巡查队、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亲子义工队、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等1200多支近16万人的志愿服务队伍。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邓小兵表示,中山主打“全民”牌,较好地在城市治理和建设目标与群众需求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从源头上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了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问题导向”凝聚善治正能量润物无声

  “每次成功劝住不文明的路人,让自家附近更有秩序,很有成就感。”在中山,像石岐区康华路附近居民曾秋洁一样的热心市民很多,他们纷纷自愿走上街头当公共文明引导员。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闯红灯、横穿马路的行为少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遵章率达95%以上,比4年前提高了近20%。

  中山治理社会所坚持的“问题导向”切中了群众心声,极大地唤醒群众的主体意识,有效凝聚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正能量。如2012年全中山开展全民防“医闹”行动时,就先行开展“医闹闹了谁”全民大讨论,由此迅速在全市上下形成共同打击“医闹”共识。

  中山打响“全民”牌,还得益于畅通了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和具体项目等参与渠道,让群众只要想参与,就有参与的渠道。中山将村居、厂企、学校、医院等基层“细胞”建设成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载体。全市93%的村居、90%的厂企(工业园)、91%的小区、98%的校园、97%的医院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唤醒群众主体意识开启社会善治“密码”

  十大全民参与行动开展以来,中山连续两年零“医闹”,去年全市重大医疗纠纷同比下降88%;连续五年“三合一”场所无火灾事故,三年火灾事故零死亡……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只是政府一方唱独角戏那就不是治理,治理要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而中山在倡导“全民共建”的同时,致力于让建设成果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让市民既认识到权利,又认识到责任和义务。在薛晓峰看来,唤醒群众主体意识,这就是开启中山社会善治路径的“密码”。

  党政主导,引导平台搭建与资源共享;社会动员,调动社会组织和市场的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全民参与,通过平台投入社会事务治理——由此,由“单向管理”向“多向治理”的“树状”治理结构初成模型,而扎根民生福祉的民生理念则让这颗大树开出更多善治之花、结出更多惠民之果。从各项民生问题入手,发动全民“齐”参与;注重激发市民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全民“愿”参与;同时畅通群众深入社会组织的渠道,使得大家“能”参与;并出台实实在在举措,以实效性说服全民“真”参与;最后,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保障全民“常”参与——这是中山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真实写照。(记者 辛均庆 罗丽娟)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