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能听任“丛林法则”肆虐

2014年07月08日 10:3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当下,汽车渐成普通民众的家庭标配。不过,汽车的激增并没有带动“汽车文明”与之同步。本报今起推出的《汽修乱象何时休》系列报道,相信会让不少有同样遭遇的读者,再度抚摸心中那道伤痕,感受那种愤怒又无奈的情绪。

  记者的暗访,还原了汽修行业的种种乱象:无关也要更换配件的“大修套餐”;修车钱抵过买车钱的离谱报价;贵过材料费的工时费……种种令人愤懑的现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这一行业目前仍处于完全缺乏秩序的“丛林时代”,鉴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被随意宰割的命运。

  面对泛滥的过度维修,消费者应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汽修行业又该如何建立行业的公信力,达成与消费者的互信?

  首先,汽修行业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应该是纾解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基本路径。毕竟,从长远看,过度维修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败坏了这一行业的信誉,甚至断送了原本应该兴旺发达的行业前途。频繁的投诉,乃至涉车诉讼,牵扯的是双方的精力,增加的是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有鉴于此,有必要从现在开始逐步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标准,一方面,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提高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的质量,降低返修率;

  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公开、标准化的产品质量以及维修标准,使之成为有关各方可以遵循的尺度。至少在同样品牌、同等车型的维修上,采用全国通行的标准与价格,以取信于民。

  其次,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汽修行业自己构建秩序。一个缺乏外部监督的行业,不可能真正“良心发现”,更不可能主动抛弃欺诈、瞒骗的维修行为。惟有严格的监管,以及严厉的罚则,才有可能克服“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推动行业内部逐渐形成相关的标准和秩序。

  比如,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用第三方身份,介入类似的汽修纠纷鉴定与调解。举凡相关的检测、鉴定,可以参照法院办案的方式,采取先检测、先鉴定,厘清责任之后,再确定成本承担方。这样,就有可能倒逼汽修企业尽可能减少虚报、多报维修项目,约束过度维修。

  来自深圳市消委会的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消委会受理汽车维修类投诉已达104宗。而2013年整年,此类投诉才133宗。可见,消费维权组织也应该适时调整维权方向,将涉车纠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帮助消费者主动维权,以实际行动消除零散的消费者面对大企业时的无力感、无奈感。

  当然,作为消费者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汽车以及维权的相关知识,多一些防范心理,多一些证据意识。消费者一较真儿,则事情的结果就会大有不同--这样的较真,看似为了自己,实则也是在呵护这个行业。进入汽车时代,相应的,与汽车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些改变。惟其如此,才不会听任“丛林法则”肆虐汽修行业。(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