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8岁男孩被群殴致死:校园暴力学校存过错

2014年07月11日 15: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被母亲抛弃后跟着75岁老人一同生活的男孩,在8岁时以更悲惨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活生生被11个“闲着无事专门打人玩”的孩子围殴致死。

  留守儿童被学校“大哥”打死

  6月2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柏树乡柏树村,8岁男孩晓辉(化名),被几名闲来无事的同学,强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最终被11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涉事的11名同学,均不满14周岁。据了解,晓辉6岁时,母亲嫌晓辉父亲没钱抛弃了他们,从那以后晓辉一直在村里跟75岁的姥爷一起,靠父亲打零工赚到的微博收入度日。

  虽然晓辉在学校成绩很好,还跳过级,但是却因为与老人独自生活,常常受到高年级同学东东(化名)欺负。据说,东东是五年级的学生,经常欺负同学,被欺负的同学都得叫他“大哥”,谁不叫他就袭击谁。

  事发当天下午3点至4点之间,包括东东在内的几名同学,闲来无事想找人打着玩儿,恰好碰到晓辉,几个人便强行将晓辉叫走。在距离柏树村3公里远的永宁寨村委会门前广场上,包括东东在内的11人开始对晓辉进行殴打。持续一段时间后,几人又在广场东北侧一处玉米地上,再次对其进行殴打,直至昏迷不醒。最后,几人将已经昏迷的晓辉抬到路边。

  6月30日晚上8点,晓辉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青少年欺凌让人目不忍视

  今年4月,两名同学叫梦梦(化名)出去玩,她没有答应,两名同学随后离开。但没过几分钟,这两名同学就和另外五名同学出现在她家门口,将她家的大门撞坏,冲进家里对她拳打脚踢,还扇了几耳光。母亲知道梦梦被打,表示要带她去找打人学生家长,去找学校老师,或者去报警。但梦梦却反对这么做,并称这样“会遭得更惨”。第二天早晨,害怕上学“遭得更惨”的梦梦在家里喝下了百草枯,面临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的威胁,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藏某、梁某是高一同班同学,17日上午,女生藏某与一女同学因琐事在教室撕扯,男同学梁某上前拉架与藏某发生冲突,放学后藏某叫来唐某、郑某、郑某某、赵某、夏某5青年,将梁某带至菜市场边拳打脚踢,致梁某倒地后离去。警方随后相继将5人抓获,另一人自首。据警方介绍,这6人均未满18岁。

  海口市的小华(化名)因为一句话被同学小婵(化名)殴打。小华将此事告诉老师,小婵知道后又再次教训了小华。小华又向老师告状,家长也找到老师,并说班长小欣是(化名)主谋。小欣为此受到了老师责备,她心里很有怨气。5月22日,几名女生再次聚到一起,决定再次教训小华。当晚下晚自习,几名女生将小华约到万福新村小区。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女生们开始殴打小华。打斗期间,有人喊“扒下她的衣服”,小华双手抱胸,身上的校服拽得紧紧,于是有人提议去买剪刀。她们用剪刀剪下小华的上衣,又剪破她的裤子。当时,小华已被众人气势吓蒙,全然忘了呼救。直到衣裤被剪破的瞬间,她才哭了起来。有人提议拍照,有闪光灯的手机都掏了出来,对着小华拍。直到一名居民经过制止住她们,并帮小华通知了父母。随后,小华的父母报警了。

  校园暴力 学校存在过错

  在我国,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不满14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公安机关仍然应当立案侦查,以便查清案件事实,分清各个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

  在“8岁男童被群殴致死”案中,11人均为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共同伤害,最终导致一人死亡,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其中的主从关系、伤害行为和犯罪动机等案件事实,但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人,应责令家长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司法机关强制管教。另外,虽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民事责任并不免责,被害人家属可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学生在学校以外发生事故,学校是否应当担责等问题,应当具体分析。比方说,事故发生距离学校的远近,学生在学校的举止行为是否有异常等。本案当中,被害人已经有近一个星期时间未到学校上课,学校应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可以通过及时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在本案当中,事发村并不大,学校完全可以派人进行家访。综合看来,晓辉的不幸,学校存在疏于管理的过错,也应当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教育,家长不可缺位

  海口8名殴打同学的女生均来自“问题家庭”,有的遭受过家庭暴力,有的则被过于溺爱,残缺的爱让女孩们与正常的生活轨迹渐行渐远,直至触犯法律。

  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心理老师分析,被打女孩的家庭健全,因此遭到离异家庭女孩的妒忌,这是她们出手的一个内在原因。离异家庭的孩子极度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她们会把父母的离婚原因归结于自身,同时,会觉得父母抛弃了自己,找不到存在感。极度需要别人的认可,但家庭影响让她们形成“以暴治暴”的心理。有的家长会觉得离婚愧对孩子,便满足他一切的过分理由。溺爱下成长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高傲自大,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孩子一直生活在灰色的环境里,感受不到爱与阳光。

  整个案件的罪魁祸首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作为家长,应该在给小孩传授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夫妻间有矛盾时可以私下相互沟通解决,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用拳头说话。处于青春期的小孩辨别能力不强,情绪波动大,容易急躁不安,家长要尽量在工作中抽出一部分的时间陪陪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做一些属于家庭的娱乐活动,让他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疼爱,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此外,家长应学会和孩子沟通,让他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学会倾听,让孩子告诉你,他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能自己去解决。

  学生群殴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类似这样的“打人玩”,一段时间以来,其实并不鲜见。隔三岔五,网上就会出现未成年人打未成年人的视频,甚至还有不少未成年女生打未成年女生的视频。每当视频公布,总会迎来“嘘声”一片。

  这里存在着教育问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比如,如何培养健康的情趣,如何与同学友善相处,在“分数决定论”的背景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但是,问题绝不仅仅如此。在看到未成年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忽视社会背景。留守儿童、独生子女、贫富差距、分数崇拜……这样一些问题,生硬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也生硬地影响着未成年人。换句话说,仅仅是教育问题,未必就会导致极致性后果,但当教育问题叠加上社会问题之后,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恶劣事件发生的几率。

  成年人不妨扪心自问:在心灵深处有没有隐藏着一丝戾气?在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和行为中,有没有存在片面、偏激的成分?而这些言行,有没有可能影响到未成年人?其他暂且不议,单看新闻跟帖,包括那些“熊孩子”新闻背后的跟帖,很多透着血腥味,让人不寒而栗。消弭社会戾气要从娃娃抓起,成年人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社会、家庭和学校携手应对问题。

  (内容据新华网微观中国栏目、四川新闻网、华商报、广州日报、南海网、大河报)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