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车改革,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4年07月18日 14:22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终于一锤定音。昨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公车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早就受到社会各界诟病。公车使用中,公务用途、领导私用、司机私用各占其一,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从中央机关和多地公布的三公经费来看,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占了三公经费的六成左右。此次公车改革如能按方案完成,将为纳税人节省一大笔开销。

  细算起来,公车改革不是新鲜事,多地也早有试点,但并未取得明显成效。可以说,公车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之所以难,就在于它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多年以来的公车改革,都是地方试点,各地自行制定改革方案。矛盾之处就在这里,公车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对象,自己削减自己的利益,总是很难。这也是公车改革长时间难见成效的深层次原因。

  现在,中央公布公车改革方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的方式,明晰了车改路径,强势进行推动,体现了中央力除“车轮腐败”的决心。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要被动一动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把公车改革的方案落到实处,还得把公车拿出来“晒一晒”。本次公车改革,只允许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一线执法执勤车辆。为了堵住“后门”,不妨要求各地、各单位向社会公开公车种类、数量、车牌号码,给公车贴上明显的标记,让每一辆公车都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监督。

  此外还要看到,之前在部分车改试点地区,一些官员虽然上缴、封存了公车,但又暗渡陈仓,把下属单位的公车据为己有,一边坐公车一边拿补贴。本次车改要防止出现“下有对策”,还应当在强化监督、釜底抽薪之外,制定问责、惩戒措施,让官员不敢打歪主意。

  根据中央的车改方案,公务交通补贴按照官员的行政级别来发放,级别高的官员,补贴也多。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出门办事较多的,往往是级别低一些的官员。另外,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行政区面积普遍较大,去一次基层动辄几十上百公里。如何在消除公车浪费、腐败的同时考虑到公平及地区差异,如何确保行政效率不降低,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长久以来,在不少官员的眼里,公车象征着地位和面子。从这个角度说,公车改革面临的阻力,或许比遏制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更大。虽说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公车改革已经上路,不管多难都决不能回头。对于车轮上的腐败,要坚决踩下刹车!(王俊勇)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