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将组建一支气象信息员队伍 预计9238人

2014年07月25日 10: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入夏以来,冰雹大风多次袭击本市,异常气象灾害频发给郊区的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上周袭击了昌平的4个乡镇,致近万亩果树绝收。如果当气象预警发布时,这些信息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村民家门口,对于气象灾害防御至关重要。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气象局了解到,本市已经组建了一支由9238人组成的气象信息员队伍,涵盖了除东、西城外的所有区县。及时向远郊区县村民通报气象预警、将农村的气象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及时上报,气象信息员架起了沟通基层气象情况的桥梁。

  气象信息员破解农村预警接收难题

  气象信息员,对于许多市民相对比较陌生,但在远郊区县,气象信息员是个吃香的“职业”,他们能让许多村民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相比城区居民发达的通讯条件,农村在各类预警信息的接收环节一直比较薄弱。加上近年来北京极端气象灾害频发,村民对预警信息的快速接收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气象信息员这个“新职业”最先出现在昌平。建立一支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同时,昌平气象局还结合当地“一花三果”特色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设了农业气象观测站、人影作业站(点)、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等3个站。

  经过几年的试点,昌平建成了覆盖所有乡镇及主要行政村的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站222个,并在山区、半山区、灾害易发区安装了209个气象预警大喇叭,在17个镇街安装了41块气象预警显示屏。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时,会通过这些渠道及时送进农村、社区、学校和企业。

  试点成功后,以气象信息员为核心的气象服务体系开始在全市铺开。截至目前,全市气象信息员队伍总数已达9238人,气象信息员在各行政村的覆盖率达100%,气象信息服务站在乡镇街道的覆盖率为91%。

  气象信息员不增加行政编制

  9238名气象信息员全部为兼职人员。北京市气象局气象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海玉龙告诉北青报记者,气象信息员主要由基层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各委办局现有的基层工作人员组成,比如农业系统的护林员,民政系统的应急工作人员等。

  “这样可以在不增加行政编制、财政经费、办公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多员合一’。”海玉龙表示,气象信息员不需要天天工作,只是在有气象预警发布或当地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才需要“上岗”,兼职人员既可以满足需求,还能节约财政经费,因而成为气象信息员的基本工作形式。

  尽管是义务兼职,工作机制也比较灵活,气象信息员上岗前仍需接受专业的气象培训。海玉龙表示,各区县气象局会在上岗前、每年汛前或汛期期间,组织开展对本区县气象信息员的培训。

  重要预警来临 信息员跑腿儿上门“送信”

  气象信息员主要承担两类工作:上传——在当地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协助气象部门及时收集、上报相关信息;下达——气象预警发布时,及时将预警内容传播到家家户户。

  “气象预警信息传递主要通过气象预警信息机(大喇叭)和气象预警显示屏来进行。”海玉龙介绍,预警信息发布时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气象信息员手里,他们会通过大喇叭、显示屏将信息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遇到重要预警,个别接收不方便的地方或者一些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信息员还会亲自上门,将重要预警告知村民,让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有时候个别地区会出现山体松动,但范围又不是很大,我们可能难以监测到,身处当地的气象信息员却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告知村民的同时,还能及时将情况通知我们,以便进一步监测。”海玉龙表示。(文/记者 赵婷婷)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