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美恩爱夫妻”七夕谈婚姻:包容与责任成关键词

2014年08月02日 17: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石家庄8月2日电 (高红超)“我的娇惯,你的宽容,就这样相辅相成,辉映出生命的七彩屏。”当66岁的李莲英柔声朗诵着写给68岁丈夫的诗,邢修路的眼睛湿润了。

  2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是河北省藁城市夫妇李莲英和邢修路的结婚纪念日。邢修路曾是军人,年轻时的他们就像“牛郎”、“织女”,两地分居30年,一年中只有两个月的彼此探亲时间。谈及婚姻,李莲英认为,忠贞不渝的爱情、彼此信任和包容正是他们坚守这段婚姻40年的原因。

  李莲英和丈夫以及另外19对夫妇不久前被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评为河北“最美恩爱夫妻”典型代表。“七夕节”前夕,他们共同聚首被冠之以“中国爱情山”的邢台天河山,分享彼此的爱情故事。

  “在中国流传千年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中,寄托了中国人的爱情理想,那就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价值取向。”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说,忠贞不渝、不离不弃也是所评选出的河北“最美恩爱夫妻”的共同特点。

  他们中,有风雨同舟六十余载的老人,有相濡以沫的盲人夫妇,有同名同姓、姻缘奇巧的伴侣,还有不离不弃、照顾患病爱人十余载的丈夫和妻子。在中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的今天,他们是如何维系自己的幸福婚姻的?中新网记者就此采访了这些夫妻,在他们看来,相互包容与对家庭的责任感是维系他们婚姻的关键因素。

  “她80多岁了,还在照顾我,毫无怨言,这不就是爱情吗?”77岁的河北省泊头市文庙镇齐南村村民刘玉柱说。结婚61年的刘玉柱和邱桂琴已经步入令人称羡的“钻石婚”。

  “我是孩儿他爸,在妻子和孩子们心目中我是为家遮风挡雨的‘主心骨’。”在刘玉柱老人看来,婚姻意味着责任,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就要对家庭和子女负责。

  “婚姻是夫妻双方坚守一生的信仰,彼此视对方为生命的一部分,风雨共担。”46岁的胡芳芳坦言自己在婚恋观上深受父母的影响。胡芳芳的父母是1959年北京气象学校的第二届毕业生,带着共同的理想和憧憬,他们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前往中国的大西北做了30多年的气象工程师,五个子女的出生地都不一样。

  “牵手的承诺就是一生的承诺。”胡芳芳说,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父母携手走过艰难的岁月,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之年。

  “少来夫妻老来伴。”76岁的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同样认为,婚姻意味着责任,爱情是相互支撑、走过岁月。他和妻子结婚40多年了,“以前我工作忙,都是妻子照顾家庭。现在她腿脚不灵便了,我就照顾她多一些。”

  “中国古老的牛郎织女传说不强调‘门当户对’,而更为重视情感和责任的担当,昭示着中华民族对于美满婚姻的理想状态。”但刘绍本同时观察到,在美好的“七夕节”的辉映下,连年攀升的离婚率和“闪婚、闪离”现象也凸显着现代婚姻的窘迫。

  今年6月,中国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值得关注的数字是,22岁至35岁是离婚的主力军,北京、上海的离婚率超过1/3。

  65岁的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张雪祥曾经做过40多年的司仪,至少见证过1000多对夫妇的婚礼。在他看来,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及以前的中国人,对家庭的责任感比较强。而现在的年轻人考虑自己更多一些,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意愿更加强烈。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博士任娜分析说,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环境变化,中国年轻人对婚姻的期望值更高,比如爱情、相互间的扶持和理解。但是只要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会对婚姻失望,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婚姻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包容和适应对方,最后轻率地放弃婚姻。

  但任娜同时认为,人们应正确看待离婚率提升这一问题。“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但是很多人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自由,应多一些婚姻辅导机构,帮助人们解决婚姻问题,毕竟离婚是一件让人特别难过和受挫的事情,同时给子女带来伤害。”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年近七旬的李莲英夫妇最喜欢的歌。去年“七夕”,邢修路用小草编了一枚戒指,作为结婚纪念日礼物戴到李莲英手上,她觉得这枚戒指胜过世界上最好的钻戒。

  “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守候,婚姻是锅碗瓢盆的平淡,不管富贵贫穷,相互信任、不离不弃。”李莲英说,这才是爱情与婚姻的真谛。(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