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匿名举报公车私用吃喜酒 单位证实三辆车均属公车

2014年08月07日 16:24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匿名者提供的车辆图片:皖AC0371皖AH836Y和皖AD002Z

  一封举报信加上一个装有大量证据视频的U盘,本报连续两天收到匿名举报,矛头直指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公车私用”。在检举图片中,记者看见三辆被疑公车停放在市内某酒店门口。对于检举内容是否属实这一问题,该所负责车辆管理的阮姓工作人员证实三辆车属于单位公车,但对是否私用一事“时间久远记不清楚”。

  匿名信 举报公车私用

  8月5日,本报热线接到匿名举报,举报内容如下:安徽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公车私用现象频繁,实在让人难以释怀。今年两会后,该所职工动用单位公车接送员工前往皖江路徽天下大酒店赴宴。严打之下,检验所依然“顶风作案”,有恃无恐姿态惹人气愤。

  与举报信同时发送到邮箱的还有两张现场照片。被举报公车私用的车辆车牌为皖AD002Z、皖AC0371和皖AH836Y。其中车牌为皖AD002Z的车辆是黑色大众轿车,另外两辆是江淮面包车。在举报照片中,记者看见黑色大众轿车被停放在酒店前面的广场上,而两辆江淮面包车车头向外且间隔停放在酒店走廊旁边。

  根据检举信,记者得知三辆公车“逗留”在酒店的时间为2014年5月16日。事发当天,检验所一名职工在徽天下大酒店举行婚礼。举报人在信中提及之所以迟迟未公开是害怕遭受打击报复。“吃喜酒是人之常情,可是下班后就不该开着公车外出。”

  大量证据 视频藏身U盘

  继前一日的举报信,记者在8月6日又收到一个藏有“相关违规证据”的U盘。这个内存为4G的U盘内,存放着举报人今年3月以来搜集的证据,大多证据都是以视频的形式存放下来。其中,三辆公车夜宿酒店门口的图片也存放在U盘内。

  U盘内设置了两个文件夹,其中一个文件夹内放置了今年3月份至今拍摄的67段视频,视频总量高达3.79G。视频拍摄时间有两个时间段:晚上6时30分到10时、早上6时到8时,拍摄地点均在安徽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车库和院子。“单位有五辆公车,我所拍摄的视频内一般只有两辆或者一辆公车停放单位指定位置,其他公车一律不知所踪。”视频中,可见有前文中提及的车牌为“皖AC0371”的江淮面包车。据举报人透露,工作日公车私用的现象还算“收敛”,“遇上清明节、端午节等法定节假日,基本就看不到这些公车。”

  涉事单位: 三辆车均属于单位

  跟随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中纪委要求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六个严禁”。这其中就有“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的规定。据了解,安徽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具有事业单位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的第三方的法定质量检验机构。

  举报信内容是否属实?就此,记者联系了安徽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该所负责车辆管理的阮姓工作人员证实,停留在酒店门口的三辆车为单位公车,但以“时间太远记不清”为由拒绝正面回答。据该名负责人介绍,检验所公车使用均需要申办出车单。该名负责人再三强调:“领导都有私家车,应该不需要用公车。”另外,对于公车每晚停放位置这一问题,该名负责人解释:“不在岗公车都出差了。”

  公车使用 国家有明确规定

  2011年,中办发2号文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提及: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严禁分散管理使用,减少驾驶,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严格登记和公示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一般公务用车严格实行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当封存停驶。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跟其后的“六项禁令”中,明确指出“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2014年7月16日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公车改革正式启动。按照新方案,中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专家:杜绝公车私用须法治

  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公车私用现象,安徽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王云飞表示:仅靠改革不足以完全取缔此现象。“当今社会公车私用现象很难完全杜绝,只要有公车的存在,公车私用的现象就会出现。在工作层面上来看,很难将工作与私事明确切割开。公车私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对部分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仅改革是不够的。改革可能会牵涉取缔公车问题,然而取缔公车就意味着要对部分员工进行补贴,在补贴的问题上又会涉及员工职位、等级等问题,如果补贴的分配方法不恰当,就会导致员工内心不平衡,引发不满情绪。”

  针对实际情况,王云飞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处罚条例。“前几年‘公车随手拍’活动得到很多群众的支持,但是因为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好所曝光的问题,使得很多群众对此丧失了信心。所以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应当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明确处罚违规使用公车干部,切实问责相关单位,这样既实际解决了问题,又能保证群众舆论监督的热情。”(司婷婷 张园园 本报记者 乐天茵子)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