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一离休官员14年的“余热”情缘

2014年08月13日 1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邢台8月13日电 题:河北一离休官员14年的“余热”情缘

  记者 陈林

  ”哎哟,大爷今天把大娘也带来了?”看到83岁的张士英拄着拐杖下车进了村,远处的村民快步走过来,围成一团热情地“招呼”着。

  “他叫孙俊晓,一辈子喜欢学雷锋做好事,这是……”老人一边和村民用力握着手、拍拍肩,一边逐一介绍给记者。虽步履缓慢却精神矍铄。“这是我第89次来驻村,离休后在这里共住了860多天。”

  2000年5月,这位曾在河北省邢台市任职、官至厅级的离休老干部,没有在大城市“颐养天年”,而是主动以“分文不收”的形式受聘于中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家乡——河北邢台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当顾问。14年来他积极发挥余热,为村里发展出主意、把方向、走致富路。2013年,河北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张士英同志学习活动。

  在村委会西头一间屋里,放着两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张办公桌,这是张士英在村里的第3个临时住所。村干部吕继涛说,张大爷几乎每月都从省城来这里住些日子,他经常看到村书记吕廷祥和张大爷深夜长谈村里工作,冷了两人就各自围条被子。

  “地潮、老鼠地上跑,屋里也没有洗手盆。”说起刚到村里的住处,老人有些感慨,“屋里连个卫生间也没有,冬天晚上去厕所不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一住就是7年。

  从最早的简易房屋席棚到如今村里的新民居,14年间老人在村里的临时住所换了4个。全国劳动模范、村党委书记吕廷祥告诉记者,临时住所的变化也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村里的人均收入翻番,村民称呼也由张书记(曾任邢台地委副书记)变成了“村里的张大爷”。

  在机器轰鸣的东留善固棉纺厂,已工作8年的纺织女工吕继霞说,这是张大爷和村书记在2005年腊月二十八南下温州,“把人感动了招的商”。此前,她主要在家里看孩子,种点地,成为纺织女工后一年可多赚2万多元人民币。几年下来,村里陆续有了真菌菇厂、纸箱厂等数十家企业。

  “这么大的官,当顾问村里得给多少钱?”“能坚持几天呀?”吕廷祥坦言道,老人刚来时也有村民误解,没想到他一来就约法三章:在村里吃家常便饭不上烟酒;独来独往不告诉当地官员;甘尽义务分文不取。

  张士英还诙谐地说,他这个顾问当参谋不拍板,提建议不强求,“正确的村里就参考,不正确就拉倒算了”。

  村小学老师孙海江说,张大爷每次驻村都会到小学去转转,和师生们一起聊聊天。上次来他特意复印了几十份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并组织老师们一起学习。

  “我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能活下来已经很知足了,得做点事。”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共解放中国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的战斗中,曾带领大车队满载粮菜在炮火中支援前线的张士英,目睹很多人在身边倒下。

  “刚开始也有怨言,有时还很生气”,张士英的老伴石阿姨笑着“回应”,但现在愈发开始担心老伴的身体,“时间长不来他就放心不下,如身体不好非要来我就陪他。”

  “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儿’,村民能富裕我就有幸福感。”谈及离休多年还坚持服务农村,张士英有些动容,“我生在农村,大半辈子都在和农民打交道。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享受着‘扎根’的幸福。”(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