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吉林向海湿地重生记:引水解决因“渴”变枯症结

2014年08月13日 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白城8月13日电 题:吉林向海湿地重生记

  中新社记者 李彦国

  入夏以来,每天10时许,位于吉林省白城地区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都会吸引大量中外游客聚集,他们的目的之一,是观赏丹顶鹤放飞仪式。

  这个幅员105467公顷的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水禽和稀有植物群落为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现有含丹顶鹤在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一般性鸟类、兽类、鱼类不计其数。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林向中新社记者介绍,1999年以后连续数年的干旱一度让这片世界闻名的湿地成为“死地”,其后数载,历经引水、治沙等措施,向海湿地才得以复生。

  行于向海,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站在高处,不时可见各类飞禽盘旋于水域、蒲草上方。这样的情景除了近三年可见外,再就是要追溯到1998年以前。

  彼时,向海一度辉煌无比。凭借原始状态良好的湿地景观,1986年向海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向海成为中国首批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六大湿地之一;同年,向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陈林介绍,以“美在自然、贵在原始”著称的向海湿地一时蜚声中外,然而这样的景观自1998年开始陆续消失。连年的干旱让向海湿地呈几何倍数萎缩,最严重时湿地从最高时的36000公顷,一度萎缩到3600公顷。

  可想而知,湿地生态遭到损坏,鸟类必然无法在此繁衍生息,迁徙通道也会随之改变。据称,如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等湿地指示性物种,一度在向海很难见到大规模的迁徙种群。

  为此,2004年和2011年,国家防总先后两次决定从内蒙古察尔森水库和洮儿河等地为向海湿地应急调水,累计1亿立方的引水基本解决了向海湿地因“渴”变枯的症结。

  陈林透露,除“引水保湿”外,向海湿地也得到了国家层面在管理、治沙等方面的资金支持,1999年至今,在这些领域已经累计投入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

  常年在向海湿地从事科研工作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产业处处长林宝庆向中新社记者坦言,如今的向海湿地已经“满血复活”,恢复到历史最佳水平。

  林宝庆列举一例,对生存、繁殖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的东方白鹳,2013年历史上首次在向海湿地繁殖出一巢2只幼雏,而今年这两只东方白鹳再回向海繁殖出4只且成活。

  “东方白鹳的繁殖成果,是湿地生态效果恢复情况的最直接反映。”林宝庆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