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争议不断 评委说服不了网友

2014年08月18日 15:5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周啸天:那些义愤填膺的人很伤身体呢

  ●阿来:这个奖都变成这个样子了,得不得,无所谓

  《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以来,周啸天的手机一天要响几十次,他说自己很高兴,但也很淡定,“评选之前就有信心自己能拿奖”。

  可是,网友读罢他的“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纷纷表示无法淡定。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自评选至公布结果,引发的争议一波接一波。早在作品公示阶段,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就在微博上称柳忠秧“跑奖”,柳忠秧最终未能进入最后的提名名单。最终实名投票结果出来后,周啸天又迅速成为焦点,有人直言他的某些诗甚至不如柳忠秧。紧接着,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作品《瞻对》在最后一轮投票中获得零票,阿来发出抗议,希望作协报告文学组能够给出回应。但作协方面一直三缄其口,保持沉默。

  评委说服不了网友

  《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究竟是不是该得奖的作品,在鲁奖结果公布一周后,至今仍见仁见智。周啸天本人很高兴,得奖后一天接几十个媒体打来的电话,一点也不觉得烦。面对争议,他更是无所谓,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他甚至调侃称:“那些义愤填膺的人很伤身体呢。”

  作家王蒙曾写过名为《读来甚觉畅快》的文章,其中谈到《将进茶》,认为该诗“亦属绝唱”。周啸天的一篇旧文《我诗何幸上君口——成都遭遇王蒙》,详细记录了他与王蒙的交情。2002年,在安徽师大李商隐研究年会上,周啸天初遇王蒙,当时王蒙给该校学生作了一场《论无端》的学术报告,“令我浮想联翩,下来作了一首歌诗,题为《听王蒙讲座感赋》”。不久,周啸天将这首诗连同别的几首歌诗,一并寄给了王蒙。很快周啸天收到了回信,寄信人是王蒙秘书崔建飞,回信中王蒙称:“《洗脚》与《人妖》两首,奇诗奇思,真绝唱也!”其后,周啸天还和王蒙见过面,俩人谈诗谈得很起劲,2006年5月12日,王蒙所写的《读来甚觉畅快》刊登在《文汇报》上,文章称“难得有这样一部奇书,值得一读一吟一粲。读周啸天之诗词,人生快事也。”

  周啸天喜欢强调王蒙对他的诗作之赞美,在《我诗何幸上君口》这篇文章中,他写到了王蒙提起他写超级女声的诗,“是超级女声决赛时写的,是两首七言律诗”,但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超级女声一诗并不重要,可不再提”。至于为什么不重要、不再提,他却没有再继续做出回应。

  周啸天从2000年开始写诗,之前一直研究唐诗宋词,念研究生时读的是唐宋文学,毕业后在四川大学教古代文学,他将自己能够写古体诗归结于多年的积累。他说:“你可以百度一下,我写的关于古代诗歌的研究和鉴赏有多少种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嘛。鲁迅说,一切好的作品都在告诉我们怎样写呀。”

  高洪波是本届鲁奖诗歌奖评委会主任,评选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周教授写得不错。网上贴出来的一些诗,的确出自他的获奖诗集。获奖诗集是一大本,收了很多诗作,其中有很多特别好的作品,值得好好欣赏。在我看来,周教授算是国内目前创作旧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但高洪波的评价声音并没能说服广大读者,网友们在微博上戏仿周啸天的“打油诗”,在高洪波看来,网友的标准有些滑稽,“周啸天的诗歌有对生活对时事的感想,旧瓶装新酒装得不错,我是赞成的。”

  15日,羊城晚报记者再次致电高洪波,但他表示不再就周啸天的诗歌做任何表态,“你去找作协新闻发言人吧”。不过,当记者联系到中国作协发言人,对周啸天的诗歌争议,发言人一直没有发言。

  发言人还是不发言

  一直在等待作协发言人做出回应的还有作家阿来。

  阿来现任四川省作协主席,凭《尘埃落定》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的《瞻对》于2013年在《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发表,随后获人民文学奖“非虚构文学奖”。《瞻对》入围本届鲁奖十强名单后,得奖呼声一直很高,可最终的投票结果让人大跌眼镜——0票。

  结果出来后,阿来接到了全国各地无数家媒体的采访电话,他有些疲惫,但也仍坚持态度,他说:“我抗议。”阿来说他在意的是社会公正,“文坛也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这个奖项是国家授权某一机构执行的文学事业,这不仅仅是关乎我个人的短暂的终将消失的荣誉,更是关乎社会的正义,更关乎要抗议一些人假文学之名以非文学的手段伤害文学的尊严”。

  旋即有作家分析,《瞻对》得0票并不代表写得不好。作家方方认为,也许是《瞻对》的体例不符合报告文学。谢有顺则说,“也许,他太有名了,还得过茅奖,评委不想锦上添花;也许,他的作品比较独特,一些评委受限于传统报告文学的标准,对阿来的探索就没有作出肯定。我的意见是,阿来可以追问,中国作协也应坦诚地面对,并作出解释,从而共同创造好的文学争鸣的氛围”。

  然而,对于外界的种种推测和猜测,阿来并不感冒,“我不做任何猜测,为什么要做猜测呢?”他希望通过表达自己的不满,得到来自作协报告文学组的直接回应,但这份回应迟迟未来。15日,羊城晚报记者联系本届鲁奖报告文学奖评委会主任何建明,他和高洪波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不是我不作回应,而是问题都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回应,这是我们作协统一规定的。”

  评委会主任不约而同地将问题抛给了新闻发言人,而新闻发言人采取的态度一律是不发言。

  16日下午,阿来通过网站发表了他针对本次鲁奖的声明,在3000多字声明中,他从作品体例、评奖程序、作品质量三个角度对鲁奖发问。

  早前有作家猜测是《瞻对》不符合报告文学的体例,阿来在文章中说:“如果有人要说,‘非虚构’不是‘报告文学’,如果有人要说,具有强烈现实焦虑与指向的历史事实不是现实,那么,为何当初又允许《瞻对》一文进入报告文学组的评选,而不当时就拿掉?而要等一轮轮投票下来,又以终投的零票收场?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程序?”

  阿来预料作协不会有人对他的质疑做出回应,在声明文章发表之后,他说,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就到此为止了。在电话里,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这个奖都变成这个样子了,得不得,无所谓。”

  公开投票亦引争议

  鲁迅文学奖的设立,意在选出该评奖年度内,某一文学体裁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包括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共七个奖项。今年2月底,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发布修订版。与上届相比,评选由无记名投票变为实名投票,产生获奖作品的实名投票情况与评奖结果一并公布,同时,评奖年限也由过去的“每三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四年评选一次”。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评委介绍,就在本届鲁奖的终审前夜,办公室特意向评委们重申了新规定——你们投出的每一票都会公开在中国作家网和《文艺报》上。该评委说,公开投票太纠结了,以前匿名投票,只需要看这部作品到底好不好,但是实名之后,要考虑送审单位、发表刊物,还要考虑自己所在省的一系列综合因素。

  对于实名制投票,本届中篇小说奖项评委、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也颇有意见,他说,实名制评奖和匿名评奖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始终对公开这件事有意见,世界上没有哪个文学奖是公开投票结果的,选择了评委就要相信评委,这样做就等于将评委置于公众压力之下,让评委去承受争议”。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为实名投票点赞,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实名投票既是为鲁奖的过去埋单,也是为丧失公信力的社会环境埋单”。

  在评委谢有顺看来,实名制是有好处的,实名制让每位评委能够公开站出来承担责任,“真正凭公心投票,我相信作家也能理解。如果一个作家连这点理解的度量都没有,他也是值得怀疑的。真正出现争议的,往往是一些不该得奖的作品得奖了”。

  对话周啸天

  “人骂之,一笑”

  羊城晚报:别人批评您的诗您介意吗?

  周啸天:齐白石说过: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羊城晚报:您觉得怎样的诗是好诗?

  周啸天:对于当代诗词,我主张三条,一曰书写当下,二曰衔接传统,三曰诗风独到。有了书写当下、衔接传统这两条,允称小好;加上诗风独到这一条,堪称大好。

  羊城晚报:那您觉得自己达到这三条标准了吗?

  周啸天:王蒙如是说:第一他写得古色古香,幽凝典雅;第二他写得新奇时尚,与时俱进;第三他写得活泼生动,快乐阳光;第四他写得与众不同,自立门户;第五他写得衔接传统,天衣无缝。您觉得我做到没有呢?

  羊城晚报:您本人好像很喜欢王蒙?

  周啸天:先是王蒙喜欢我的诗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还在意别人的吐槽吗?那些义愤填膺的人很伤身体呢。

  羊城晚报:您认为大家为什么这么关注鲁奖?

  周啸天:馅饼太大呀。如果你中了一千万的奖,你周边的人是啥心态呢?你该不该低调些呢?

  羊城晚报:羡慕嫉妒恨?

  周啸天:生气的大有人在呀。

  羊城晚报:人性的阴暗面?

  周啸天:人性的弱点吧。

  羊城晚报:这样说来,跟诗歌本身的好坏没啥关系?

  周啸天:跟鉴赏水平有关呀。

  羊城晚报:所以您认为别人读不懂您的诗,认为您的诗不好,是因为鉴赏水平不到位吗?

  周啸天:那是你说的呀。

  羊城晚报:但是您多次强调跟鉴赏水平有关。

  周啸天:还跟媒体的摘句有关呀。鲁迅说:“有一样最能引读者于迷途的,是‘摘句’。”又说:“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羊城晚报:但最开始不是媒体摘录,而是有网友先在网上评论。

  周啸天:媒体推波助澜呀,不过这正是媒体之所以为媒体,要扯眼球嘛。我对媒体来者不拒,是帮媒体的忙呀,配合做新闻热点。记者 何晶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