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鲁甸孩子们的歌声与微笑

2014年08月22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鲁甸8月22日电 题:鲁甸孩子们的歌声与微笑

  作者 马骞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鲁甸震中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帐篷外忽然传来一阵歌声。循着声,四个可爱的孩子出现在眼前,他们都是龙头山镇中心小学四一班的学生。记者近日又一次前往龙头山,与前几日的悲伤不同,这些孩子的脸庞让人看到的是希望。

  邵冉,四一班班长,10岁,笑得很开朗。地震时,邵冉和妈妈在山上摘花椒。她回忆,山上震出了很大的裂缝。作业早已经写完,却被压在了倒塌的房屋中。她指了指她的家,离学校不远,两层的小楼塌成了一层。“我们试着回去拿过衣服,地都是斜的,进去就头晕。”

  陈李媛,齐耳短发,戴着眼镜,一看要拍照,笑着比了个V的手势。

  唐纯窕,稍显腼腆的女孩,记者的问题总是由别人来替她回答。

  段立是他们中唯一的男生,面对记者的来访,他显得有些害羞,歌声小了下来。

  四一班只有一名同学在地震中受了伤,在县城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希望他快快好了回来,还跟我们一个班。”

  “现在就是担心学校,教室还在,但是已经裂得没办法使用了”。

  “书包还在吗?”

  “已经从房子里刨出来了”。

  终于从连日余震的慌乱中缓过神来,孩子们聚集到了做大锅饭的帐篷旁,当起了小小志愿者,给过往的救援人员递上瓶装水。没有人时,就地唱起了歌。

  “大家脸上看起来都很苦闷,要么很焦虑,希望大家都听到我们的歌声,打起精神来。”段立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

  “我们抬头就能看到我们班的教室,可是,也许我们再也不能回去坐在曾经属于自己的课桌前。”作为班长,邵冉不免担忧。

  邵冉的担忧略显多余。为了让震区孩子们受创的心灵得到慰藉,中国青基会从11日起在震中搭建板房抗震希望小学,并于当日下午在最先完成搭建的板房教室里上了灾后第一课。中国青基会工作人员库峥介绍,青基会除了向灾区孩子发放生活、学习补贴外,派驻的首批希望工程社工也于10日全部到达灾区,为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陪伴他们学会如何在困境中坚强、勇敢,帮助他们在困境中成长。仅仅一天后,鲁甸地震灾区首所抗震板房小学建成。在永久性校舍落成前,该镇中心小学的503名学生将在此开始新学期。

  “我们家想让我转学到鲁甸县三小,但是我不想离开老师和同学们。”在邵冉心里,龙头山不大,但却是离不开的故乡。

  “你别走呀,我们肯定都会想你的。”三个小伙伴齐声道。

  “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我妈妈说让我像二哥一样,考上大学,去坐办公室,不要风吹日晒在山头上摘花椒。”邵冉说。

  “我的理想是当舞蹈家。”陈李媛说完自己的理想,见唐纯窕没出声,就替她也说了。“她的是当婚纱设计师。”

  “我想当科学家,希望能预测地震,人们不再因为地震失去自己的家园。”段立总是显得成熟。

  小小的龙头山镇,四面环山,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热爱这里,他们的理想或浪漫或远大,却都希望有一天能重回龙头山,把这里建设得更美好。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孩子们一定要求要把这首歌送给来过龙头山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校园的每一个人。

  嗯,我会把你们的歌带回家,也会把你们的微笑深藏于心。因为,我也有一个关于龙头山的愿望——愿你们每个人的愿望,都会实现。(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